[发明专利]基于带耳机接口的个人移动终端的家庭用测量及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5445.6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7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钟再敏;周鹏飞;钟崇霖;陈佳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耳机 接口 个人 移动 终端 家庭 测量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用测量及监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带耳机接口的个人移动终端的家庭用测量及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1)移动设备作为检测和显示的方便性;
当今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如手机,移动设备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为很多项目的检测和显示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也非常的方便,如现在很多手机里的应用软件可以检测并显示肺活量,可以检测并显示跑步的距离等。
(2)耳机接口输入输出的能力;
现在的移动设备一般都具有耳机接口,耳机接口非常普遍,而耳机接口具有可控的电信号的输入输出能力。
(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想检测一些项目并不方便;
如今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因一些项目测量不便和读数不准而发愁,如测量体温,现在体温计主要包括玻璃体温计、电子体温计、额温体温计、耳温体温计等。这些体温计存在一些缺点:很多玻璃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较长,体积较大,这样使得使用者使用起来不方便,很容易滑落,导致测温结果不准确;额温体温计和耳温体温计均是利用红外线测体温,专业性高,不易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测量、并且能够准确读数的基于带耳机接口的个人移动终端的家庭用测量及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显示和处理能力,通过扩展检测模块实现低成本方便易用的家用测量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带耳机接口的个人移动终端的家庭用测量及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模块;
具有耳机接口并运行有应用软件模块的移动终端设备;
适配器,一端连接传感器模块,另一端通过耳机接口连接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将待检测量转化成电信号后,依次通过适配器、耳机接口输入移动终端设备中,同时传感器模块所需的激励和控制信号由耳机接口的左/右声道端子通过适配器提供,所述的应用软件模块对耳机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设置、显示和监控。
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为无源传感模块,所述的适配器为设计成导线的适配器;所述的无源传感模块所需的供电信号由耳机接口的左/右声道端子通过适配器提供。
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可选为带电池供电和无线信号收发功能的有源传感模块,所述的适配器可选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适配器。
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为体温检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携带使用方便;
2)传感模块应用时不宜滑落而导致测量体温不准确;
3)读数方便;
4)测温软件界面人性化,历史数据存储和随时查看以便使用者对历史数据的查看与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软件界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流程图;
其中1为传感器模块;2为适配器;3为移动终端设备;4为应用软件;5为耳机接口;A为开始按钮;B为数据存入按钮;C为历史数据查看按钮;D为数据显示窗口;E为计时时间显示窗口;F为实时变化图像显示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家庭用测量及监控系统应用于体温的测量与监控,包括传感器模块1,带耳机接口5的移动终端设备3,运行于移动终端设备3的测温应用软件模块4及通过耳机接口5连接传感器模块1与移动终端设备3的带耳机插头的设计成连接导线的适配器2。传感器模块1将被测量的体温转化成模拟信号经设计成连接导线的适配器2及耳机接口5的麦克风端子输入移动终端设备3,无源传感模块3所需的供电与激励信号由耳机接口5的左/右声道端子通过设计成导线的适配器2提供,测温应用软件模块4控制耳机接口的输入和输出,并将采集到的信号经处理后加以显示和监控。
传感器模块1是一个体温测量装置,并且设置在一个球形软膜中。
球形软膜是用一种导热性好,对人身体无伤害的材料制作,直径约10mm。
所述的传感器模块1通过连接设计成导线的适配器2与移动终端设备3耳机接口5连接。
移动终端设备3内部有编写并测试好的测温应用软件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5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