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6029.8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3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祐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维克托利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王艳波,张颖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伸缩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特别涉及密闭混凝土结构物间的间隙的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
背景技术
在作为用混凝土构筑的混凝土结构物的水渠和公用沟等地下构筑的暗渠等的联结部的接缝部,进行内外止水。该情况下,由于两侧的混凝土结构物不均匀下沉或者地震等影响,夹持接缝部的两侧混凝土结构物之间的间隔会偏移,为了容许这些偏移,采用设置有柔性伸缩接头的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作为这种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0807号公报
但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旦用锚定螺栓螺母在跨越接缝部的柔性部件的两侧按压于混凝土结构物而固定之后,即使由于冲击等变松,也因为无法进一步按压柔性部件,而无法加固锚定螺栓螺母。
此外,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的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中,从柔性部件的内侧施加了高内压时,柔性部件相对于混凝土结构物面的密封性变弱。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将柔性材料的伸缩部有效地紧固于混凝土结构物,提供密封性高的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的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材料伸缩部,跨越混凝土结构物之间的接缝部而配设,在两侧具有按压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物的按压部(押し部);截面コ字形的抵接部,在遍及长度方向上覆盖于所述按压部;多个固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抵接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在多处将覆盖于所述按压部的所述抵接部按压固定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物,所述固定单元具有:抵压部,覆盖于截面变形为コ字形的所述抵接部,具有从位于所述接缝部一侧的内侧角部向下方弯折的短脚和从位于所述接缝部相反侧的外侧角部向下方弯折的长脚,所述长脚与所述混凝土结构物接触;锚定螺栓螺母,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用于在覆盖于所述按压部的所述抵接部覆盖有所述抵压部的状态下,将所述抵压部按压安装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物,将所述按压部按压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物,覆盖于所述按压部的所述抵接部在截面视图中相对于所述螺栓位于所述接缝部的一侧。
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在两侧的所述按压部之间具有波状单元重复的波状部,最邻接所述按压部的所述波状单元从所述按压部的内侧下部沿着所述混凝土结构物面延伸而以波状上升。
此外,其特征在于,形成从所述按压部的下面突出的突起。
此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缩部的上侧覆盖有保护橡胶(カバーゴム),所述保护橡胶的端部卷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抵接部之间。
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为将一张钢铁板材的四个角部切断,将两侧部作为所述短脚和所述长脚向下方弯折,将前后部向上方弯折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覆盖于按压部的抵接部在截面视图中相对于螺栓位于接缝部的一侧,长脚的下端部作为支点发挥作用,所以能够使锚定螺栓螺母产生的紧固力有效地作用于按压部。
此外,仅将按压部按压于混凝土结构物,所以能够容易进行加固。
此外,在伸缩部受到内压的情况下,按压部由于以向接缝部的一侧被力牵引的方式受力而向接缝部侧压缩变形,所以能够发挥自动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从接缝部向伸缩部内侧没有作用高内压的通常状态图;
图3是表示从接缝部向伸缩部内侧作用高内压的状态图;
图4是表示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的平面图;
图5是与图4对应的端视图;
图6是表示由一张钢铁板材制造的抵压部的图,(a)表示装配前,(b)表示装配后。
符号说明
1 混凝土结构物用伸缩接头
2 混凝土结构物
3 接缝部
4 按压部
5 伸缩部
6 抵接部
10 固定单元
11 抵压部
11b 短脚
11d 长脚
12 螺栓
13 螺母
14 锚定螺栓螺母
16 波状部
17 最邻接按压部的波状单元
19 保护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维克托利克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维克托利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6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