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重套管全回转施工立柱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6208.1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4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涛;肖婷;傅婧;戴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套管 回转 施工 立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套管全回转施工立柱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大中型都市的城市建设再开发项目、旧城区改造、地铁隧道、地下围护结构等项目越来越多,经常遇到地下岩石或者残留旧混凝土结构等障碍物,此类地下工程施工,因地层不均匀、地质坚硬,通常利用桩基支撑受力。现今的桩基施工本都采用“万能的施工技术”——全回转套管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地质问题。然而,套管在全回转提升过程中带动混凝土,致使钢筋笼受扭,同时钢筋笼在钢立柱的重压下弯曲变形,长度变短,最后造成钢立柱桩顶标高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双重套管全回转施工立柱桩方法,套管插入时全回转钻进,拔管时外套管能有效隔绝内套管和土体之间的部分摩擦力,进而可以采用微旋转方式提升套管,减少钢筋受扭,有效解决立柱桩的沉降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双重套管全回转施工立柱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桩机定位,采用全回转套管方式,先压入外套管(长度约15m),并取土。
步骤二:下压内套管,使其刚好达到入岩的深度并取土成孔。
步骤三:在内套管成孔过程中,利用冲抓斗挖掘取土。
步骤四:套管钻进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时,先用套筒靴高速旋转切割漂石等障碍物,对于套管内的障碍物用十字冲锤击碎,再使用冲抓斗将套管内被冲碎的障碍物捞出。
步骤五:成孔过程中地下水从套管与土体缝隙间渗出,用取水器在孔内取水。
步骤六:待内套管成孔后,吊放钢筋笼,钢筋笼用吊钩挂在内套筒壁上,并在钢筋笼底加设钢板,并焊接。
步骤七:格构柱与套筒边相平的位置四边焊上吊钩,格构柱四面采用钢筋头斜向与钢筋笼纵筋焊牢,待格构柱深入时,吊钩挂在内套筒边缘上。
步骤八:格构柱吊装完成后,安放混凝土导管。
步骤九: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靠钻机的提升力+微小旋转(非360°旋转)提出第一节内套管。
步骤十:当混凝土灌注达到桩顶设计标高,停止混凝土浇灌,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拆除内套管上的钢筋笼及格构柱吊钩,同样靠钻机的提升力+微小旋转(非360°旋转)提出剩余内套管以及外套管。
步骤十一:混凝土终凝后,孔口回填粗砂充满外套管留下的空隙以及桩顶以上空腔,防止桩倾斜、移动。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双重套管全回转施工立柱桩方法,压入时,全回转套管施工,切削能力强,遇到障碍物时能很快切削完继续钻进,因此适用于各种复杂土质,且成桩时间短;提升时,采用微旋转双套管方式,减少钢筋受扭,有效解决钢立柱顶标高下降的问题,把钢立柱下沉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了成桩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双重套管全回转施工立柱桩的立面图。
图2为双重套管全回转施工立柱桩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例的工程概况为:某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第一检录处工程总建筑面积216000㎡,地下一层地上六层,主体育场为8万座特级特大型体育建筑,其中第一检录处及能源中心为大型体育建筑附属建筑,主体育场看台和附属用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该工程靠近河道,原土基层为细砂层,地基承载力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62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