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原种培养瓶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46420.8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强;程素嫒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长治市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建伟 |
地址: | 046011 山西省长治***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原种 培养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的食用菌原种培养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木耳、香菇、银耳等产品都是采用人工培育的食用菌生产的,然而食用菌在通过培养瓶进行点种培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因为现在主流的食用菌原种培养瓶均在瓶体一端设置开口结构,在开口结构上方加盖过滤盖;在盖口接种,在菌种培养的过程中,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氧气只能通过过滤盖进入,随着瓶口菌丝体的快速繁殖、生长,使得培养瓶口的通气性降低,影响培养瓶中间及下部菌丝体的生长,甚至造成瓶口菌丝体的提前老化,严重时出现菇蕾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食用菌原种培养瓶及其使用方法,该培养瓶具有氧气通量充足、开启和封闭便捷、装料掏料方便等优点,使菌丝体发菌快、长势均匀、不易老化、污染率低,培养瓶使用时省工省时,易于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食用菌原种培养的培养瓶,包括瓶体、扣盖、一系列底盖、空气过滤部件,其中,所述瓶体两端开口,在所述瓶体两端的瓶口和瓶底分别设有对称的卡口;在所述扣盖内侧设有与所述瓶体瓶口处的卡口相扣合的卡槽;在所述一系列底盖的盖面上设有适用于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的一系列不同尺寸的通气口,在所述一系列底盖内侧上均设有与所述瓶体瓶底处的卡口相扣合的卡槽,所述瓶体的底盖设计能够使装料和掏料程序简单化,减少劳动强度,所述底盖上一系列不同尺寸大小的通气口能够满足培养瓶中好氧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使氧气的通量在食用菌整个生长阶段都恰到好处,有效避免了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因缺氧而出现的菌丝体提前老化现象,所述卡槽和卡口的设计能够实现扣盖与瓶体、底盖与瓶体之间快速的封闭和拆卸。
为过滤空气,防止杂菌进入,在所述底盖的通气口上方或所述瓶体的瓶底口下方覆盖空气过滤部件。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所述扣盖和所述底盖内侧的卡槽设计成L型卡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气过滤部件为无菌过滤网。
培养瓶的使用方法是:(1)将扣盖与瓶口扣合旋紧;(2)旋开底盖,从瓶体底部装入培养料后,再在瓶底或底盖上加设一个无菌过滤部件,将底盖与瓶底扣合旋紧;(3)对培养瓶进行灭菌,在无菌环境中,旋开扣盖,从瓶口进行接种;(4)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根据食用菌的不同、食用菌接种量、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更换具有不同尺寸通气口的底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中培养瓶的瓶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培养瓶的扣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中培养瓶的底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中培养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1毫米厚耐高温塑料为原料,制成食用菌原种培养的培养瓶,瓶体1两端是开口结构,给瓶体两端分别配置与瓶口和瓶底相扣合的扣盖2和底盖3,并在所述底盖3的盖面上设有通气口4,在所述瓶体底部和所述底盖之间加设无菌过滤网,在所述扣盖2和所述底盖3内侧分别设有对称的L型卡槽5,在所述瓶体的瓶口外侧设有与所述扣盖2内侧L型卡槽5相对应的凸起的卡口6,在所述瓶体的瓶底外侧设有与所述底盖3内侧L型卡槽5相对应的凸起的卡口6。
使用过程是:(1)将扣盖2旋紧;(2)旋开底盖3,从瓶体1底部装入培养料后,在瓶底垫一层无菌过滤网,扣上底盖3,旋紧;(3)对培养瓶进行灭菌,在无菌环境中,旋开扣盖2,从瓶口进行接种;(4)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根据食用菌的不同、食用菌接种量、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更换具有不同尺寸通气口4的底盖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山西省长治市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6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树木去皮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肥对照复合肥种植芦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