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及具有其的背光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6613.3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0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曾炜展;陈信宏;王崇豪;蔡爵仰;黄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具有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及具有其的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微结构的导光板及具有其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装置多利用平面显示模块进行画面的显示,其中又以液晶显示模块的技术较为纯熟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在显示面板下方具有背光模块以提供显示画面所需光线。
背光模块主要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块及直下式背光模块。侧光式背光模块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入光侧面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导向导光板的出光面,用于形成面光源。一般而言,可通过图案转印等方式在导光板的表面形成光学微结构,以提高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及亮度。因此,导光板的光学微结构的设计攸关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及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可使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出光均匀度及亮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出光均匀度及亮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光板包括一板体及至少一微结构。微结构形成于板体的一第一表面,其中微结构呈凹状且具有一开口端及一曲面。开口端位于第一表面,曲面包括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及一反曲点,第一区段位于开口端与第二区段之间并与第二区段交接于反曲点。第二区段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第一区段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在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交界处的内径小于微结构在开口端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在开口端的直径等于D1,微结构在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交界处的内径等于D2,D2/D1介于0.05与0.5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具有一底端,曲面位于开口端与底端之间,开口端与底端之间的距离等于H1,反曲点与底端之间的距离等于H2,H2/H1介于0.1与0.5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板体具有一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为导光板的出光面。
本发明的导光板包括一板体及至少一微结构。微结构形成于板体的一第一表面,其中微结构呈凹状且具有一开口端及一曲面。开口端位于第一表面,曲面包括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及一交界线,第一区段位于开口端与第二区段之间并与第二区段交接于交界线。第二区段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第一区段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曲面还包含一反曲点,反曲点位于交界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交界线的内径小于微结构在开口端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在开口端的直径等于D1,上述的交界线的内径等于D2,D2/D1介于0.05与0.5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具有一底端,曲面位于开口端与底端之间,开口端与底端之间的距离等于H1,交界线与底端之间的距离等于H2,H2/H1介于0.1与0.5之间。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括上述的导光板及一光源。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反射片,第一表面为导光板靠近反射片的表面。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导光板中,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具有较小的切线斜率及较大的切线斜率。由此,当光线以各种入射角从导光板内部入射至凹状微结构时,具有不同切线斜率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能够更有效地破坏具有各种入射角的光线的全反射,进而提升背光模块的出光均匀度及亮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沿A-A’的局部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0:背光模块
110:导光板
112:板体
112a:第一表面
112b:第二表面
112c:入光侧面
114:微结构
114a:开口端
114b:曲面
114c:底端
120:光源
122:基板
124:发光单元
130:反射片
140:框架
142:容置空间
D1:直径
D2:内径
H1、H2:距离
S1:第一区段
S2:第二区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6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