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镭射防伪油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7024.7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张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绿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2 | 分类号: | C09D11/102;C09D11/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150078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镭射 防伪 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领域,具体是指应用于包装印刷行业的一种水性电化铝包装复合膜色层油墨。
背景技术
激光全息防伪(镭射防伪)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防伪技术,是一种新型防伪包装印刷材料。它是根据纸包装行业的防伪要求,将激光全息压模、计算机光刻、特种制版、精密电铸粗细化工、高精度剥离等不同学科的多项技术有机结合先制成可转移的全息塑料薄膜然后再将其转移到纸面上,制成激光全息转移纸。在中国,模压激光技术最早于1988年应用于防伪领域。该技术之所以能应用于防伪领域,除了价格低廉、识别方便等因素外,在技术上主要是因为其极强的信息承载能力。模压全息图能够记载全息拍摄时的状态、所用光学元件的性质、后处理情况及感光材料性质等,其复杂的光学特征不能被有效的复制。由于具有极强的信息承载能力,对于油墨印刷方法难度极高的缩微技术,对于模压激光全息来说就简单的多。
在现有技术中,镭射防伪多采用模压技术,一次成型,优点是仿造困难,效率较高,缺点是只有一层的防伪效果,缺乏“大后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现镭射防伪创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在镭射防伪层上进行印刷,提高镭射防伪的防伪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性镭射防伪油墨,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
进一步的,所述水性镭射防伪油墨,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还包括有2~4%的水性蜡。
所述水性蜡是指水性聚乙烯蜡乳液,为高密度聚乙烯蜡。
所述消泡剂为不含有机硅的消泡剂。
所述水性丙烯酸类树脂为丙烯酸类乳液,为聚丙烯酸类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8000-12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100℃。
所述润湿分散剂为改性聚酯,活性成份按重量百分比为39-41%,固体含量按重量百分比为49-51%。
所述水性聚氨酯为聚氨酯乳液、聚氨酯-脲乳液、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多异氰酸酯乳液或封闭型聚氨酯乳液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物。
所述色料包括水性染料或者水性颜料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的油墨在镭射防伪层的基础上进行印刷,可以保护镭射防伪层,解决了镭射防伪层印刷或者烫印后,耐水性差,耐溶剂性差、耐油性差的问题,提高了镭射防伪层的使用寿命。
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水性镭射防伪油墨,在不改变镭射层的基础上进行变动,大大的提高了镭射防伪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性价比,一种镭射层可出现多种防伪效果。
可以作为镭射防伪的补充防伪,提高了镭射防伪的防伪效果,成为镭射防伪的第二道保护。实现了镭射防伪的唯一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一种水性镭射防伪油墨,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
水性镭射防伪油墨,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还包括有2~4%的水性蜡。此处的水性蜡指水性聚乙烯蜡乳液,为高密度聚乙烯蜡。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水性蜡选用的是德国迪高的842N型水性蜡,固含量为50%。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水性丙烯酸类树脂为丙烯酸树脂乳液,选自纯丙乳液、苯丙乳液、醋丙乳液、叔醋(叔碳酸酯-醋酸乙烯酯)乳液或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乳液中的任一种或者是两种的混合。其中,若选用两种混合,两种水性丙烯酸类树脂按重量百分比为1:1。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聚丙烯酸类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8000-12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100℃。水性丙烯酸类树脂具有成膜性好,耐磨性佳,成品油墨可包装印刷应用在0℃-30℃之间,湿度40%RH-50%RH。
所述水性聚氨酯为聚氨酯乳液、聚氨酯-脲乳液、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多异氰酸酯乳液或封闭型聚氨酯乳液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物。其中,若水性聚氨酯选用上述两类混合物时,两种类型的聚氨酯按重量百分比优选1:1。
水性蜡是指水性聚乙烯蜡乳液,为高密度聚乙烯蜡,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高密度聚乙烯蜡的分子量为80000-120000之间。
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水性聚氨酯树脂选用的是山东德美有限公司的ADM-F207型水性聚氨酯树脂,其固含量为35%±1%;附着力:≤1级;柔韧性:≤0.5mm。可与水性丙烯酸树脂进行混用,并且耐水耐油耐溶剂性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绿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绿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70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