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性运输带用组合物及阻燃性运输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7479.9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7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林;周国荣;赵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华申工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7/00;C08L9/00;C08K13/02;C08K5/3492;C08K5/03;C08K5/136;C08K3/22;C08K3/38;C08K3/04;C08K3/06;C08K5/3437;B65G15/38;B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涵江 |
地址: | 21563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运输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运输带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阻燃性运输带用组合物及阻燃性运输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矿企、港口、钢企、运输业等行业对输送带的需要越来越大,随着产能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输送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输送带又叫运输带,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的作用,其材质基本是橡胶与纤维、金属的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
输送带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料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具有的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运输等的特点与其自身的材料组成和结构设计是息息相关的。输送带基本可以分为普通输送带和特种输送带,普通型输送带一般是采用纤维织物作带芯,用橡胶作带芯的覆盖材料,表面光滑平整,用于普通物料的传输。特种输送带主要有钢绳芯带、高倾角带、耐热带、耐寒带、难燃带、金属丝带等,应用于对特种物料的传输。特种输送带在输送高温物料时,热量通过输送带表层传递到内层,再传递骨架层,温度逐渐降低,输送带下层温度最低,由此带来的在输送带同一截面上剧烈的温差变化致使层与层之间聚集内聚力;再有输送带运转时反复曲挠的作用,使得输送带内部产生强烈的拉伸力。在高温物料、内拉伸力与内聚力的共同作用下,输送带逐渐表现为表面烫坏、燃烧、分层起泡、大量脱落、骨架材料烧糊和烫坏。输送带受损一定程度后,继续使用可能会发生危险,企业不得不停产更换。因此适用于输送高温物料的特种输送带的使用寿命短始终是冶金、水泥等行业的通病,提高此类输送带使用寿命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综上,开发一种可应用于阻燃性运输带用的组合物及阻燃性运输带的结构是当前要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现有技术中的适用于输送高温物料的特种输送带的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出现表面烫坏、燃烧、分层起泡、脱落等问题,提供一种可应用于阻燃性运输带用的组合物及阻燃性运输带的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性运输带用组合物,按重量份计,该组合物具有如下组分:天然橡胶8-15、丁苯橡胶70-85、顺丁橡胶8-12、活化剂5-6、防老剂3-5、炭黑50-60、分散剂2.5-3.5、硫磺1-2、硫化促进剂2-3和阻燃剂25-30;
所述阻燃剂为溴系阻燃剂13-17、三氧化二锑2-3、硼酸锌0.8-1.2、氰尿酸三聚氰胺MCA1.8-2.4组成的组合物。
该阻燃体系中,三氧化二锑与溴系阻燃剂分解产生的卤化氢作用,捕捉气相中产生的活泼自由基,改变气相反应模式,抑制燃烧的进行,由于三氧化二锑价格较高,采用硼酸锌部分替代三氧化二锑的方法来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可获得较好的阻燃协效效果。
进一步,所述溴系阻燃剂为溴代三嗪、溴化环氧、十溴二苯乙烷、四溴双酚A中的一种或其中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溴代三嗪。
进一步,所述活化剂为纳米氧化锌;防老剂为防老剂AW和防老剂BLE按质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防老剂AW和防老剂BLE的结构式分别如下:该防老剂具有防止臭氧老化、动态疲劳老化和耐热氧老化性能,所述分散剂为嘉拓(上海)化工贸易有限提供的STRUKTOL EF44。
进一步,所述硫化促进剂为硫化促进剂TBBS和硫化促进剂DM按照质量比2.2∶0.2的复合物。
一种采用上述阻燃性运输带用组合物配置所得的阻燃胶液制备的阻燃性运输带,该运输带由上而下包括:第一阻燃层、第一铝箔层、芯层、第二铝箔层、第二阻燃层,运输带的两个相对侧边对称设置有“[]”包边结构;
所述芯层由“L”型玻纤织物、短切碳纤、“7”型玻纤织物与阻燃胶液四者复合而成,短切碳纤分别与“L”型玻纤织物的底边、“7”型玻纤织物的上边垂直,“L”型玻纤织物由0°、45°和90°的三轴向玻纤丝经涤纶丝编织而成,“7”型玻纤织物由90°、0°和90°的三轴向玻纤丝经涤纶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阻燃层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均一的花纹,第二阻燃层的下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凸起。
进一步,所述花纹为开口向同一方向的大“V”型。
进一步,所述“L”型玻纤织物与“7”型玻纤织物的面密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均由短切玻纤和阻燃胶液复合而成,第一阻燃层中短切玻纤的面密度是第二阻燃层中短切玻纤面密度的1.5-2.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华申工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华申工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7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