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7482.0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4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科;姚雨;陈斌;王海峰;徐辉;刘林;华卫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2;B01J20/20;B01J2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环氧 丙烷 环氧乙烷 有机 废气 净化 方法 | ||
1.一种含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1%~40v%浓度的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的有机废气经缓冲罐均化后依次经过装填有改性活性炭填料的溶剂吸收塔、固体酸催化单元、无机酸催化单元及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处理后将废气处理到废气中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含量<2ppm,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转化为丙二醇或乙二醇循环到聚醚生产系统再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吸收塔产生的废液外排至无机酸催化单元内进一步处理,固体酸催化单元产生的废液外排作为吸收溶剂补加至溶剂吸收塔中,无机酸催化单元产生的废液加碱中和处理后被送回到聚醚反应系统内作为原料回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塔解析的废液进入固体酸催化单元作为吸收溶剂回收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1%~40v%浓度的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有机废气来源于聚醚多元醇生产装置,该废气中氮气含量59.5~98.5v%,废气中还含有其他杂质:低分子聚醚100~1000ppm、乙醇50~500ppm、有机胺类1~100ppm、金属离子1~2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含环氧丙烷或者环氧乙烷有机废气首先在缓冲罐中缓冲,使废气流量及浓度得到均化;均化后的废气进入装填有改性活性炭填料的溶剂吸收塔中,废气中其他杂质及占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总量的5~10v%的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被溶剂吸收脱除成为废液间歇外排至无机酸催化单元内进一步处理;
(B)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废气接着进入固体酸催化单元处理,废气中的占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总量的60~70v%的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转化为丙二醇或乙二醇,固体酸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间歇外排作为吸收溶剂补加至溶剂吸收塔中;
(C)经过固体酸催化单元处理后的废气进入无机酸催化单元处理,将废气中
占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总量的20~30v%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转化为丙二醇或乙二醇,无机酸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废液加碱中和处理后被送回到聚醚反应系统内作为原料回用;
(D)经过无机酸催化单元处理后的废气进入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废气中的残余的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被活性炭纤维吸附,达到废气中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含量在<2ppm的排空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改性活性炭填料为改性的椰壳制活性炭填料,其改性过程为:将椰壳制活性炭在酸中浸渍1~2小时后,用水洗涤至中性,取出并烘干,连续进行以上操作2~5次后,烘干后样品在300~400℃下氮气保护焙烧1~2小时后,在5~30wt%,优选10~20wt%的丙二醇或乙二醇水溶液中浸泡0.5~2小时,取出并烘干,得到改性的椰壳制活性炭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磷酸、硝酸的水溶液中一种或两种或多种,优选为硫酸或盐酸的水溶液中一种或两种,酸浓度为1~30wt%。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间歇外排的废液中丙二醇或乙二醇浓度为1~25wt%,优选为5~20wt%;步骤(C)中废液中丙二醇或乙二醇浓度为50~80w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废气在步骤(A)溶剂吸收塔中的停留时间为2~10s,在步骤(B)固体酸催化单元的停留时间为2~8s,在步骤(C)无机酸催化单元的停留时间为2~8s,在步骤(D)活性炭纤维吸附塔的停留时间为1~5s。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溶剂吸收塔的溶剂循环量在10~20Nm3/hr,所述的溶剂为水,或乙二醇与水的混合物,或丙二醇与水的混合物,改性活性炭填料使用量为4~6m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固体酸
催化剂包括阳离子交换树脂、固体超强酸,优选为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羧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固体酸催化单元吸收溶剂量在2~10Nm3/hr,固体酸催化剂使用量为2~4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74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化对流换热的踢脚线式散热器
- 下一篇:填料式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