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挥发性污染土壤修复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8142.X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6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山;黄利;王晓敏;陈艳秋;王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1D53/75;B01D53/7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任晓岚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挥发性 污染 土壤 修复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挥发性污染土壤修复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化工废弃物随意倾倒、化工管线和储存设施的泄漏、化工生产等的事故都会使汽油、柴油、苯、甲苯、四氯化碳等挥发性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严重影响,也威胁地下水的安全。目前对挥发性污染土壤的治理多采用将土壤挖走,异地进行焚烧、填埋、水力冲洗和生物处理,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和局限性。
中国专利《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场外治理工艺及装置》(专利号:200410056888.7)公开了一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场外治理工艺及装置,通过对土壤加热来加速污染物的挥发,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但该专利装置存在以下缺陷:①需要对土壤加热,增加了处理成本;②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仅仅通过活性炭的吸附,难以达到大气的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挥发性污染土壤处理后难以达到大气排放标准的不足,提供一种挥发性污染土壤修复一体化装置。
一种挥发性污染土壤修复一体化装置,所述装置为罐体,罐体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土壤添加和排放系统、氧化系统、中和系统、吸附系统和空气排放系统;
所述的土壤添加和排放系统包括土壤排放斜斗、挡板、集气管、土壤添加口和进气孔,所述的土壤排放斜斗位于罐体最底部,土壤排放斜斗上端口具有用于封闭土壤排放斜斗的挡板,所述的集气管两端开口,并通过支架固定在罐体内,其管壁上具有若干集气孔;所述的土壤添加口开设在罐体上,其高度低于集气管高度,进气孔开设在土壤添加口和挡板之间的罐体上;
所述的氧化系统包括臭氧氧化储水槽、安装在储水槽中的曝气盘、与曝气盘连通的臭氧发生装置和通过循环泵一与臭氧氧化储水槽相连通的臭氧氧化水喷淋装置;
所述的中和系统包括中和液槽和通过循环泵二与中和液槽相连通的中和液喷淋装置;
所述的空气排放系统包括罐体顶部开口和安装在开口内的排气扇。
为使处理后的土壤能够顺利排出及添土和排放不相互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的土壤排放斜斗上部为圆锥形漏斗、下部为圆筒管道,所述圆筒管道开口朝向罐体的一侧,所述的土壤添加口朝向与圆筒管道开口朝向相反。
为避免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沿罐体壁滑落到罐体土壤中,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氧化储水槽与臭氧氧化水喷淋装置、中和液槽与中和液喷淋装置之间的罐体上还安装有喷淋水聚集装置,所述喷淋水聚集装置呈漏斗状嵌装在罐体内壁上,其最下端直径最小,且其最下端直径小于臭氧氧化储水槽或中和液槽的直径。
进一步地,根据污染土壤中挥发性物质的酸碱性质来确定中和系统的酸碱性或组合,所述的中和系统为碱性中和系统或酸性中和系统或兼具碱性中和系统和酸性中和系统;所述碱性中和系统所采用的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所述酸性中和系统所采用酸溶液为硫酸或盐酸。
作为优选,当所述的中和系统为兼具碱性中和系统和酸性中和系统时,酸性中和系统位于碱性中和系统之上,且酸性这和系统和碱性中和系统之间具有除雾器,所述的除雾器为折流板除雾器或漩流板除雾器。除雾器是将气体中的大液滴进行收集,并使之返回,减少气体中的水份,其工作原理是气体进入除雾器,经过一系列弯道,从顶部排出,而水滴由于其质量和动能的作用,在经过弯道部分时,直线下落,冲撞除雾器的表面,并在到重力作用下弹回。
作为优选,所述的臭氧氧化水喷淋装置与中和液喷淋装置均为螺旋状喷淋装置,喷射出的水呈现雾状,且水雾之间交叉融合,不留死角,有利于扩大挥发废气与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率和吸收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为中频臭氧发生器,可产生浓度15mg/L以上的臭氧,且耗电量少,占地面积小,能实现自动控制。
进一步地,为节省空间和美观以及操作方便,所述的罐体底部具有用于支撑罐体的支腿,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循环泵一和循环泵二均安装在支腿下方。
进一步地,为及时补充中和液,所述的中和系统还具有加液装置,加液装置包括加液罐、用于搅拌加液罐内溶液的搅拌装置和加液罐通过阀门和管路与和循环泵二与中和液槽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81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焊管机上的钢板除皱压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附处理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