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降血糖功能的二肽QN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8292.0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王伟;王君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5/072 | 分类号: | C07K5/072;A61K38/05;A61P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血糖 功能 二肽 qn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个能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抑制其活性的二肽。
背景技术
血糖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经α-葡萄糖苷酶分解成单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此α-葡萄糖苷酶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生成葡萄糖中具有重要作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通过抑制人体小肠上皮绒毛膜刷状缘上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葡萄糖的生成,在降低餐后血糖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
降血糖的药物常见的有:
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等。
②胰岛素促进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
③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
④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谷胰岛素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二肽QN及其用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肽QN,该二肽QN的氨基酸序列为:Gln-Asn。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二肽QN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二肽QN的应用的改进:制备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药物。
本发明的二肽QN,能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
本发明的二肽QN可通过委托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合成获得。
本发明所报道的二肽序列是针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活性,从而表现出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特性。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检测方法:
分别取50μL一定浓度的多肽溶液(0.1mol/L,pH=6.9磷酸缓冲液配置),100μL10mg/mL的α-葡萄糖苷酶溶液(用0.1mol/L,pH=6.9磷酸缓冲液配制),加入酶标板中,混匀后,25℃下放置10min。然后加入50μL5mmol/L的PNPG(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溶液(用0.1mol/L,pH=6.9磷酸缓冲液配制),37℃下培养30min后,加入50μL0.67mol/L的Na2CO3溶液终止反应,测定405nm下吸光度。该体系称为样品。
同时设置以下3个体系:对照、样品空白、和对照空白。
对照:以50μL0.1mol/L,pH=6.9磷酸缓冲液替代50μL的多肽溶液。
样品空白:以100μL的0.1mol/L,pH=6.9磷酸缓冲液代替100μL10mg/mL的α-葡萄糖苷酶溶液;
对照空白:分别以相应体积量的0.1mol/L,pH=6.9磷酸缓冲液代替多肽溶液和α-葡萄糖苷酶溶液,抑制率按下式计算。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二肽分子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依据本发明所述的氨基酸序列,可委托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合成,从而获得本发明所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或简称为二肽QN)。
本发明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或简称为二肽QN)的用法和用量如下:
本发明的二肽为口服型,用量为口服,每次2g,每日2~3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二肽QN在1.0mg/mL的浓度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检测方法:将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的此二肽QN,进行活性检测(检测方法同上)。此时QN浓度为1.0mg/mL。
结果:二肽QN在1.0mg/mL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31.8%。
实施例2、
二肽QN在2.0mg/mL的浓度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检测方法:将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的此二肽QN,进行活性检测(检测方法同上)。此时QN浓度为2.0mg/mL。
结果:二肽QN在2.0mg/mL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58.5%。
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抑制浓度和活性数据,说明此二肽QN的活性与浓度存在量效关系,此二肽QN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未见报道,属于新的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功能肽。
对比例1、二肽TA(检测方法同上)
二肽TA在1.0mg/mL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15.2%,在2.0mg/mL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3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8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