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燃煤大口蒸炒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8866.4 | 申请日: | 2014-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5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立新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91;F22B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燃煤 大口 蒸炒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灶具、厨具灶具、食品熟食加工、室内取暖、工业材料加工、大型食堂餐厅,尤其涉及一种商业食品加工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型炉灶,都是单一使用,单一炒菜,单一蒸饭,个别大口炉后部加装一个集热水箱,不能有效地利用余热余火,造成能源浪费。本技术克服了以往大口炉出现的缺陷,本技术利用一个火源,使炒菜蒸饭同时使用。本技术采用了炉体外壳单层改为双层,使双层之间分开距离,上下封口,形成双层集热筒,使水源进入。炉体上的大锅与火源正面接触,双层集热筒与火源侧面接触。当煤炭在炉体内燃烧时,炉体上方有大锅封口,在鼓风机增氧的情况下,炉火在炉体内热量上下循环,形成炉体内温度均等,大锅与双层集热筒同时接受火源,吸收热量。双层集热筒内的水源受热后产生大量蒸汽,有效地利用了热能,使单一炒炉功能增加了多功能使用,高效利用,节省煤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节能降耗多功能的长期使用的蒸炒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多功能燃煤大口蒸炒炉由两部分组成:A主炉体、B蒸汽分流装置。
其特征,所述主炉体设计有双层集热筒,双层集热筒通过上下循环管与容器罐连通,其放置在炉底框架上方,通过炉底框架底部的脚轮,可移动行走。
所述炉台面,位于主炉体上方与双层集热筒上口连接,用于锅体溢出的水由台面下水槽排出。
所述双层集热筒,位于炉体底框架上方,由内外筒组成,外筒大,内筒小,中间分开距离上下封口,上下有两个循环管与容器罐连通,用于双层集热筒内的热水及蒸汽上下循环。
所述开启式炉门口,位于炉体中段,炉门穿过双层集热筒,形成独立空间,用于上煤或炉门开关。
所述增氧孔,位于炉底板与隔热材料之间,增氧孔为圆管型,由炉底板穿过隔热材料,使空气进入炉体内用于炉内增氧。
所述保温岩棉,位于炉体外围由外壳粘结包围,用于炉体保温,阻止过快散热。
所述耐火层,位于炉体内部下方,底框架上方,与炉芯黏连在一起,用于集热,防止炉体温度过高烧坏炉体。
所述炉芯,由耐高温材料预制,位于炉体下方中央,快速除渣器上方,与耐火层粘连在一起,用于盛放煤炭燃烧。
所述底框架,位于炉体下部,底框架下部有四个脚轮支撑,用于支撑炉体方便移动。
所述快速除渣器,位于炉体底部中央,与灰箱连接,用于煤炭燃烧后结渣的处理,使其破碎,旋转向下挤压排出到灰箱。
所述灰箱,位于炉体底框架下方,用于存放快速除渣器排出的灰渣。
所述出灰口,位于炉体下方与灰箱连接,有门开关。
所述定向轮,位于底框架下方,用于炉体行走。
所述万向轮,位于底框架下方,用于炉体行走转向。
所述除渣器踏杆,位于灰箱侧面与快速除渣器连接,用于旋转除渣器,排出灰渣。
所述容器罐,其特征为圆桶型上下有半圆封头,用于承担集热交换,供汽供水输入输出,用于配套附件固定。
所述液位计,位于容器罐中段,上下液位计进水头与容器罐连通,用于显示容器罐的水位。
所述安全阀,位于容器罐上部,与容器罐连通,用于安全控制蒸汽压力。
所述出烟口,位于容器罐中心上部,下中部与炉体连通,底部向下与烟尘收集盒连通,用于炉体内烟尘通过排出。
所述主出汽口,位于容器罐上方,有螺纹丝与外管连接,用于蒸汽输出。
所述自动进水器,位于容器罐中段,有进水软管与容器罐连通,用于自动进水、补水。
所述连接软管,位于自动进水器下方,有丝管连接与容器罐连通。
所述鼓风机,位于炉体下方,鼓风口与灰箱进风口连通,用于炉体内的煤炭燃烧时鼓风增氧。
所述排污阀,位于容器罐下方,有丝管头连接,与容器罐连通,用于开启关闭放水排污。
所述温度计,位于容器罐上方,有丝管头连接与容器罐连通,用于显示容器罐内的液体温度。
所述法兰,用于炉体烟管与容器罐内的烟管连接。
所述分汽口,位于容器罐上部侧面,有丝管头向外连接,用于其他装置配套安装使用。
所述烟尘收集盒,位于容器罐底部,与出烟口连通,用于烟管内的烟尘收集。
所述蒸汽循环管,位于双层集热筒与容器罐之间上部,用于双层集热筒所产生的蒸汽与容器罐流通。
所述水循环管,位于双层集热筒与容器罐之间下部,用于双层集热筒与容器罐内部水相互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立新,未经张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8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显示定时时钟的抽油烟机用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遗物祭品焚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