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压补偿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9259.X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9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丰;林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10 | 分类号: | G05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补偿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关于电压补偿的技术,特别有关于预先提升放大电压(VPP或overvoltage)的电压补偿技术。
背景技术
在许多电路中会使用比外部电压还高的放大电压(VPP)来驱动电路。在传统放大电压产生器中,需要使用电压比较器、振荡器、泵装置等元件,因而使得放大电压产生器的反应速度会较慢。此外,当出现大量电流消耗时,放大电压瞬间耗电量会很大,所造成的电压压降也会很大。因此,需要使用很多耦合电容来减缓压降的问题。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当外部指令输入时,经过一段时间T1后,会产生电流消耗,因而造成放大电压的下降。因此,放大电压产生器需要经过回复时间T2才能补偿电流消耗所产生的电压压降V1。
传统上为了降低电压压降V1和回复时间T2,可以使用过电压驱动(over-drive)的方法设计两组放大电压产生器,其中一组VPP1的电压电平为原本的电压电平,另一组VPP2的电压电平则是会略高于放大电压VPP。如图2所示,当外部指令输入时,会先利用过驱动信号(overdrive)将放大电压切换到VPP2的电压电平(提升电压V2)。因此,当产生电流消耗时,由于已预升放大电压,所以实际电压压降缩小为V3,而回复时间也缩短为T3,因而达成降低了原先电压压降V1和回复时间T2的目的。
然而,由于上述传统补偿方式需要产生两种不同电平的放大电压以达到预升的效果,因此需要使用到两组放大电压产生器和切换开关会占用到更多装置配置面积。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压补偿装置和方法,其是一种可利用预先提升放大电压的电压补偿装置和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到两组放大电压产生器和切换开关,会占用到更多装置配置面积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补偿装置。此电压补偿装置包括:一振荡器,用以产生一振荡信号;一预升压器,当一外部指令输入时,用以产生一预升压信号,并根据上述预升压信号来启动上述振荡器;以及一泵装置,用以接收上述振荡信号,以及产生一补偿电压以预先提高一放大电压;其中,所述预升压器包括:一解码单元,用以接收外部指令,并产生一触发信号;一延迟单元,用以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延迟所述触发信号;以及一控制单元,用以产生所述预升压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补偿方法,使用于一电压补偿装置。此电压补偿方法包括:当一外部指令输入时,利用一预升压器,根据上述外部指令,产生一预升压信号;根据上述预升压信号,产生一振荡信号;以及根据上述振荡信号,启动一泵装置,以预先提高一放大电压;其中,所述预升压器所执行的步骤还包括:接收所述外部指令,并产生一触发信号;将所述触发信号延迟一延迟时间;以及所述延迟时间结束后,根据延迟的所述触发信号产生所述预升压信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压补偿装置和方法,仅需使用一泵装置即可降低电压压降和回复时间,节省配置面积。
关于本发明其他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案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执行相关程序的使用者装置、系统、以及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传统放大电压产生器的信号产生图。
图2显示传统补偿电压压降的信号产生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压补偿装置100的架构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升压器120的架构图。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升压的信号产生图。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压补偿方法的流程图600。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610的流程图700。
附图符号说明:
100 电压补偿装置;
110 电压比较器;
120 预升压器;
121 解码单元;
122 延迟单元;
123 控制单元;
130 或门;
140 振荡器;
150 泵装置;
S1预升压信号;
S11 触发信号;
S12 延迟的触发信号;
S2振荡信号;
S3比较信号;
S4启动信号;
T1时间;
T2、T3 回复时间;
T4延迟时间;
T5预升压动作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9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