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捣固煤饼在焦炉上生产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9506.6 | 申请日: | 2014-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发;赵钰琼;赵立贤;谢克昌;周佳妮;刘振民;吴超;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8 | 分类号: | C10B53/08;C10B57/06;C10B57/10;C10L5/10;C10L5/0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煤饼 焦炉 生产 化用 炭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以无粘结性粉煤为主要原料,制成大型捣固煤饼在焦炉上生产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方法。
背景技术
Lurgi和BGL固定床气化技术经过大量工业化应用验证,国产化程度高、投资低且技术可靠,近60%的合成氨及甲醇产能以无烟块煤为原料,年耗无烟块煤近8000万吨。但由于机械化综采技术的推广,块煤产率大幅降低,而煤炭企业煤-化一体化进程更是减少了优质无烟块煤的社会供应量,造成无烟块煤供应紧张局面。将粉煤加工成气化用型煤是解决块煤供不应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有石灰碳化煤球、纸浆粘土煤球等技术,这些气化型煤多采用无机类粘结剂经冷压成型制成,存在灰分高、热强度和造气效果差等问题。
现有公开号为CN101440295A公开了“一种煤气化型焦的制造方法”,是以无烟煤为主体原料,加入复合粘结剂陈化堆沤6~20小时后加压成型煤,再经中温和高温炭化制成型焦。公开号为CN1718691A公开了一种“以焦粉为原料的气化用型焦及其生产方法”,是将混合煤料陈化堆沤后在8~12MPa压力下压制成型,200~240℃下干燥3~3.5小时制成型焦成品。这类气化用型焦一般都采用专用直立炭化炉或隧道窑等生产,存在产能小、热效率低等问题。
现有公开号为CN1560194A公开了“一种用传统焦炉生产型焦的方法”则是将高挥发分非焦煤半焦粉料配入煤沥青粘结剂后,在30MPa压力下制成45~120mm×45~120的小型焦坯,再与高挥发分非焦煤按1:1.2~1.5重量比混合后进入传统焦炉炭化。该方法的出炉产品中含有大量粉料,循环炭化造成能源利用率低,更重要的是粉料过多会造成推焦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气化用型煤/焦生产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无粘结性粉煤为主要原料,利用大型捣固焦炉生产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捣固煤饼在焦炉上生产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方法,其所述方法如下:
将70~85wt%的煤料送入破碎机细碎,使90wt%以上的煤料粒度≤3mm;
在所述煤料中加入80~150目的、3~20wt%的煤改性粘结剂和2~10wt%球化剂,搅拌混合为捣固煤饼料;
对捣固煤饼料进行调湿,水分控制在捣固煤饼料的8~25wt%;
将调湿的捣固煤饼料置于高密度捣固成型机中,捣固成型为大型捣固煤饼,所述大型捣固煤饼的长×宽×高为12000~18000mm×350~450mm×3500~5500mm,密度为1.15~1.30g/cm3;
将所述大型捣固煤饼置于焦炉炭化室中,于850~1100℃的温度下进行炭化,炭化时间为15~30h,炭化后进行推焦,推焦电流<300A,推出炉后的产品经水熄焦或干熄焦后,获得气化用炭化型煤/焦;
所述煤改性粘结剂是200~300目的褐煤30~50wt%、水25~45wt%、甲酸23~40wt%和碱金属化合物催化剂1~5wt%混合均匀,在高压反应釜中升温至340~400℃,反应20~40min获得;
所述球化剂是将40~50wt%腐殖酸钠和50~60wt%风化煤混合后在400~500℃下低温炭化3~5h获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其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煤改性粘结剂和球化剂的用量进一步为5~8wt%和4~6wt%。
所述捣固煤饼料的湿度进一步调湿为混合煤料的12~14wt%。
所述原料煤是无粘结性的无烟煤、贫煤、长焰煤或褐煤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高密度捣固成型机的捣固功为650~920J/kg,捣固时间为8~12min。
所述碱金属化合物催化剂为碳酸钠、碳酸钾或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气化用型煤/焦生产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以无粘结性粉煤为原料,利用大型捣固焦炉生产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9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部件安装装置及部件安装方法
- 下一篇:点亮电路以及照明用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