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9517.4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5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利民;丁刚;潘义川;齐广慧;孙洪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11/00 | 分类号: | B63B11/00;B63B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国建全 |
地址: | 250023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放 lng 燃料 储气罐 布局 船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
背景技术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天然气是在气田中自然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由甲烷组成。LNG是通过在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凝结成液体。天然气液化后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
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目前,当船舶LNG储气罐设于船舶艏部时,适用于吨位较大、艏部有上建的船型,但由于艏部直接受到风浪冲击,储罐设于此,危险系数较高,储罐容积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其结构是在船体艏尖舱的主甲板靠近左右舷开口设置两个楼梯,将储罐舱设置于船体艏尖舱楼梯和驾驶室以及双人室的下方、且于艏尖舱之后,
储罐舱内设置有储气罐;
楼梯口采用花钢板 10 封盖保护储罐舱;
主甲板两边分别开设两个圆形口设为通气管,
在主甲板靠左舷位置开口设置为储罐燃料注入口,在主甲板靠近右舷位置开口设置为燃气输出口。
驾驶室以及双人室设置在主甲板的上方,驾驶室在前,双人室在后。
两个楼梯分别设置于驾驶室的左右两侧。
两个通气管设置于储罐燃料注入口和燃气输出口前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提供一种新型的安放布局,该布局不仅能够合理的利用船体空间,保证燃气泄露时的安全性,而且能够解决艏部直接受到风浪冲击引起的危险性问题。
该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将LNG储气罐布置在船体艏楼下方、艏尖舱之后,避免了船艏部由于风浪冲击带来的危险性问题;在主甲板靠近左右舷开口,设置了两个楼梯,可以从主甲板直接进入储罐舱,楼梯口用花钢板封盖,保护储罐舱;主甲板开两个圆形口为通气管,解决了燃气泄露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有利于LNG气化所需的热交换;在主甲板靠左舷开口为储罐燃料输送口,方便LNG槽车或加液站向储罐输送燃料;在主甲板靠近右舷开口为燃气输出口,经过气化后的燃气向发动机输出燃料。
整个布局合理紧凑,充分利用了船体空间,安全可靠。
该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舱底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储罐舱,2.储气罐,3.驾驶室,4.艏尖舱,5.双人室,6.通气管,7. 储罐燃料注入口,8.燃气输出口,9.楼梯,10.花钢板,11.主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安放LNG单燃料储气罐布局的船舶,其结构是在船体艏尖舱 4 的主甲板 11 靠近左右舷开口设置两个楼梯 9 ,可以从主甲板直接进入储罐舱,将储罐舱 1 设置于船体艏尖舱 4 楼梯 9 和驾驶室 3 以及双人室 5 的下方、且于艏尖舱 4 之后,避免了船艏部由于风浪冲击带来的危险性问题;
储罐舱 1 内设置有储气罐 2 ;
楼梯口采用花钢板 10 封盖保护储罐舱 1 ;
主甲板 11 两边分别开设两个圆形口设为通气管 6 ,解决了燃气泄露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有利于LNG气化所需的热交换;
在主甲板 11 靠左舷位置开口设置为储罐燃料注入口 7 ,方便LNG槽车或加液站向储罐输送燃料;在主甲板 11 靠近右舷位置开口设置为燃气输出口 8 ,有利于经过气化后的燃气向发动机输出燃料。
驾驶室 3 以及双人室 5 设置在主甲板 11 的上方,驾驶室 3 在前,双人室 5 在后。
两个楼梯 9 分别设置于驾驶室 3 的左右两侧。
两个通气管 6 设置于储罐燃料注入口 7 和燃气输出口 8 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9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