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0112.2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6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李远海;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终端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二网络线连接孔;
一交换电路,耦接该些网络线连接孔,该交换电路输出一第一信号至该控制电路,当该些网络线连接孔的其中之二连接于同一条网络线时,该第一信号形成一矩形波状态;
一控制电路,耦接该交换电路,该控制电路接收该第一信号后,屏蔽延时以产生一第二信号,若该第一信号为该矩形波状态,该控制电路使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位于一预定电平区间;以及
一处理电路,耦接该控制电路及该交换电路,若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位于该预定电平区间,该处理电路自动切断该交换电路与该处理电路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矩形波状态的该第一信号的半周期小于该控制电路的屏蔽延时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多个控制单元,该些控制单元串联式连接,以屏蔽延时数次,而使该第二信号的电平高于该预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由该交换电路的一LOOPLED接脚传输至该控制电路的一MR接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信号由该控制电路的一RESET接脚传输至该处理电路的一ERR接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的屏蔽延时长度为400~800毫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一双载子接面晶体管的一基极耦接于该交换电路的一LOOPLED接脚,该双载子接面晶体管的一集极耦接于该控制电路的一MR接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网络线的一端卸除时,该第一信号由该矩形波状态转换为一水平状态;若该第一信号由该矩形波状态转换为该水平状态,该控制电路转换该第二信号,以使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不位于该预定电平区间;若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不位于该预定电平区间, 该处理电路自动回复该交换电路与该处理电路的通信。
9.一种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该网络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二网络线连接孔、一交换电路、一控制电路及一处理电路,该交换电路输出一第一信号至该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输出一第二信号至该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
当该些网络线连接孔的其中之二连接于同一条网络线时,该第一信号形成一矩形波状态;
屏蔽延时该第一信号以产生该第二信号,使得若该第一信号为该矩形波状态,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位于一预定电平区间;以及
若该第二信号的电平高于该预定值,该处理电路自动切断该交换电路与该处理电路的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矩形波状态的该第一信号的半周期小于该控制电路的屏蔽延时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多个控制单元,该些控制单元串联式连接,该些控制单元屏蔽延时数次,而使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位于该预定电平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由该交换电路的一LOOPLED接脚传输至该控制电路的一MR接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信号由该控制电路的一RESET接脚传输至该处理电路的一ERR接脚。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的屏蔽延时长度为400~800毫秒。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双载子接面晶体管的一基极连接于该交换电路的一LOOPLED接脚,该双载子接面晶体管的一集极连接于该控制电路的一MR接脚。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当该网络线的一端被卸除时,该第一信号形成一水平状态;
若该第一信号由该矩形波状态转换为该水平状态,该控制电路转换该第二信号,以使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不位于该预定电平区间;以及
若该第二信号的电平不位于该预定电平区间,该处理电路自动回复该交换电路与该处理电路的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01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