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0429.6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欣;陈传钊;许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多功能 化微流控 芯片 圆片级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至少包括步骤:
1)提供一表面具有微通道和储液池的基底,在所述微通道和储液池中生长第一自组装单层膜;
2)提供一具有镂空结构的硬掩膜,与所述基底对准后,利用紫外光穿过镂空结构辐照至第一自组装单层膜的局部区域,使所述第一自组装单层膜的局部区域被氧化去除;
3)在去除第一自组装单层膜的区域生长第二自组装单层膜;
4)重复步骤2),局部去除所述第一自组装单层膜的另一局部区域,并在这一区域生长第三自组装单层膜;
5)继续重复上述去除和生长步骤,实现多重自组装单层膜在圆片级基底表面的集成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光刻和湿法腐蚀的方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微通道和储液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生长第一自组装单层膜之前还包括:首先,在基底表面除微通道和储液池外的位置沉积保护层;然后,对所述基底进行等离子体或紫外光清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铬/金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单层膜以与基底形成共价键的方式附着在基底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单层膜通过硅烷偶联剂生长在所述基底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硅片或玻璃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自组装单层膜按表面能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生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子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形成多重自组装单层膜,生长的多重自组装单层膜的厚度在5n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紫外辐照的光源波长小于400nm,辐照过程在密闭腔体中进行,并向腔体中通入氧气,腔体温度为80~120℃,辐照20~40分钟。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多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圆片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之后还依次包括步骤:去除保护层;划片;将所述基底与一盖板键合;在对应所述储液池的盖板上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04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建筑取暖装饰墙板
- 下一篇:一种可搭乘司机人员的大型塔式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