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编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2399.2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5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儿玉和彦;菊池一志;大塚节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丰 |
主分类号: | G01D5/00 | 分类号: | G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曲莹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元件 安装凹槽 第一端部 线性编码器 开口 横向方向 突出部 标尺 可弹性变形 彼此面对 第二端部 延伸 | ||
一种线性编码器,包括:标尺;保持标尺的框架,该框架具有在框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开口;以及布置成在开口中彼此面对的一对细长的防尘元件。每个防尘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是可弹性变形的。每个防尘元件包括在防尘元件的横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布置在该第一端部上的第一突出部以及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该开口具有在其中形成的一对安装凹槽。每个防尘元件的第一端部安装在对应的一个安装凹槽中,并且该第一突出部接触对应的一个安装凹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编码器。
背景技术
安装在机床等之内的线性编码器是一种测量设备的例子。首先,将描述线性编码器的一般结构。图1是示出一般的线性编码器的示意图。图6是一般的线性编码器的截面图。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包括在线性编码器中的标尺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有时分别被称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参见图6)。
如图1和图6所示的,在一般的线性编码器中,标尺2保持在框架1中,并且在框架1中形成开口1a从而在X轴方向上延伸。当检测器3插入穿过开口1a时,标尺2和检测器3相对于彼此移动,且检测器3从标尺2获得位置信息(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为2008-267989)。
在该结构中,为了防止油、包括加工粉尘的灰尘等通过开口1a进入框架1,框架1设有第一防尘元件101和第二防尘元件102,其布置为横过开口1a在Z轴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一防尘元件101和第二防尘元件102设置有在其间插入的检测器3。当标尺2以及检测器3相对于彼此移动时,检测器3沿着框架1的开口1a在X轴方向上移动同时推开第一防尘元件101和第二防尘元件102。
现在将描述第一防尘元件101和第二防尘元件102中的每一个的结构。图7示出了变形之前第一防尘元件101的结构。图8示出了在检测器3未插入穿过开口1a的区域中第一防尘元件101和第二防尘元件102覆盖框架1的开口1a的方式。图9示出了在检测器3插入穿过开口1a的区域中第一防尘元件101和第二防尘元件102覆盖框架1的开口1a的方式。
第一防尘元件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一防尘元件101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等于框架1的开口1a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如图7所示,第一防尘元件101包括基部101a、舌部101b和突出部101c。
基部101a安装在第一安装凹槽1b1中。为了使基部101a能够容易地插入框架1的第一安装凹槽1b1中,当在X轴方向上观察时,基部101a具有小于框架1的第一安装凹槽1b1的尺寸。因此,基部101a和框架1的第一安装凹槽1b1彼此不是紧密接触的,基部101a和框架1的第一安装凹槽1b1之间容易形成间隙。
舌部101b具有板状形状,并且从基部101a伸出。当基部101a安装在框架1的第一安装凹槽1b1中时,舌部101b从第一安装凹槽1b1的开口伸出。
在舌部101b的面向正Y轴方向的表面上形成突出部101c。当在X轴方向上观察时,突出部101c具有大体直角三角形形状。突出部101c在第一防尘元件101尖端附近的表面大体垂直于舌部101b。
未详细描述第二防尘元件102,因为其结构与第一防尘元件101类似。第二防尘元件102包括安装在框架1的第二安装凹槽1b2中的基部102a、从基部102a伸出的舌部102b以及形成在舌部102b的面向正Y轴方向的一侧的突出部102c。当基部102a安装在框架1的第二安装凹槽1b2中时,舌部102b通过第二安装凹槽1b2的开口伸出。
第一安装凹槽1b1和第二安装凹槽1b2形成在框架1中,以便在Z轴方向上彼此面对,其间具有框架1的开口1a。第一安装凹槽1b1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安装凹槽1b2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各自大体等于开口1a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丰,未经株式会社三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