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52535.8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7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建方方;马连湘;石营;樊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方循环能源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3/00 | 分类号: | C10G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裂解 脱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裂解油脱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裂解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长,裂解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客观上已经威胁到我国能源的安全与经济安全,开发新的液体燃料势在必行。据世界环境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废旧轮胎积存量已达几十亿条,存放废旧轮胎须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危害居民健康,且引发火灾,因此,废轮胎解热制取燃料油技术得到应用。轮胎裂解油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将废旧轮胎裂解生成的黑色粘稠状的裂解油,轮胎裂解油中往往含有水分,这些水分主要来自轮胎及粉碎的胶粉存放及运输过程中的粘附水分,含水的轮胎裂解油比热和粘度等物理性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裂解油储存、运输和炼油厂的加工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轮胎裂解油脱水是裂解油后续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现有技术中,轮胎裂解油的脱水的方法主要有高温脱水、过滤脱水、化学法脱水、生物脱水和其他脱水法。现有技术中的脱水方法存在脱水时间长、脱水不彻底、脱水后油品不易回收和脱出的污水含油率高等缺点。因此,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轮胎裂解油脱水方法,具有重要意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脱水方法,有效的缩短了脱水时间,提高了轮胎裂解油的脱水率,降低了轮胎裂解油的含水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利用微波加热装置,在至少600W的微波功率下,在30~60℃微波温度下,轮胎裂解油加热脱水。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脱水方法中,微波辐射加热的温度为40~55℃。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脱水方法中,微波辐射加热的温度为45℃。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微波辐射加热的升温速率为8~30℃/min。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轮胎裂解油的沉降脱水速度,减少了成品裂解油的含水量,降低了裂解油在沉降过程中的损失,本发明的裂解油的脱水方法能够简洁、高效、快速的净化和输送轮胎裂解油。
附图说明
图1示实施例1中,微波加热不同温度下轮胎裂解油的脱水速度曲线;
图2示实施例2中,水浴加热不同温度下轮胎裂解油的脱水速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的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当中。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该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有效的缩短脱水时间,提高轮胎裂解油的脱水率,降低了轮胎裂解油的含水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水时间长和脱水不彻底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裂解油的脱水方法,利用微波加热装置,在至少600W的微波功率下,在30~60℃微波温度下,轮胎裂解油加热脱水。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脱水方法中,微波辐射加热的温度为40~55℃。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脱水方法中,微波辐射加热的温度为45℃。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微波辐射加热的升温速率为8~30℃/min。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微波辐射温度对裂解油脱水速度、脱水率和脱水后裂解油的含水量的影响
将轮胎裂解油搅拌均匀,使油水混合均匀的裂解油样品盛放于圆底三口烧瓶中并置于微波萃取仪中,将温度探针的一个口中插入裂解油样品中,保持探针与烧瓶壁不接触。设定微波萃取仪的加热功率为600w,加热温度分别为35℃、40℃、45℃、50℃、55℃和60℃,开始加热,观察样品的温度变化,当样品温度达到35℃、40℃、45℃、50℃、55℃和60℃时,微波加热设备自动停止加热。
将上述微波不同温度处理的轮胎裂解油分别倒入量筒中静置,测定其脱水速度、脱水率和脱水后裂解油的含水量。实验重复三次,三次重复脱水速度的平均结果如表1:
表1微波加热温度对轮胎裂解油脱水速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方循环能源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东方循环能源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