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2768.8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革;王晓明;王帅;闫红华;王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明 |
主分类号: | A61K35/64 | 分类号: | A61K35/64;A61P25/02;A61P21/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地址: | 265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面瘫 中药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外用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面瘫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面瘫,亦称面部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歪歪嘴”等,是以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患者眼斜口歪,生活不便。由于病因复杂,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统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西药、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西药治疗多用激素、B族维生素、地巴唑等微循环改善剂,缺点是副作用大,治疗时间长。中药治疗有许多验方,如牵正散、蜈蚣朱砂散等,治愈率低,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对选穴和手法的要求比较苛刻,难以普及。如此众多疗法,造成患者的选择比较困难,往往患者在反复试治中花费大量金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及针灸治疗存在的副作用大、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治疗费用较高,易复发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治疗费用低,治疗后不易复发的治疗面瘫的中药,以及该中药的制备工艺。
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僵蚕30-40份、蜈蚣15-25份、食用醋40-60份;
为了提高中药与皮肤的粘合度,所述治疗面瘫的中药配方中还包括20-30份的面粉;
所述食用醋为米醋、白醋、老醋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三种的混合;
为了起到消肿、散瘀、定痛的作用,所述治疗面瘫的中药配方中还包括8-12份的三七粉;
为了起到保湿及护肤的作用,所述治疗面瘫的中药配方中还包括6-10份的香油。
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的制备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取30-40份僵蚕、15-25份蜈蚣,研磨成粉末状,加40-60份食用醋,调成糊状即可;
为了能使上述中药与患处紧密贴合,所述治疗面瘫的中药中还添加有20-30份的面粉;
为了起到消肿、散瘀、定痛的作用,所述治疗面瘫的中药中还添加有8-12份的三七粉;
为了起到保湿及护肤的作用,所述治疗面瘫的中药中还添加有6-10份的香油。
本发明的治疗面瘫的中药,将僵蚕与蜈蚣二药相结合,二药协同增效,攻毒散结之力显著,通络止痛的功效极佳,息风镇痉功效较强,通痹止痛疗效亦佳,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面瘫,有效率达100%,治愈率可达98-100%,治疗周期短,治愈后不易复发,本发明的中药配方简单,治疗成本低廉,再者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极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僵蚕30克、蜈蚣15克、米醋30克;
制备工艺为:将僵蚕30克、蜈蚣15克研磨成粉末状,加米醋30克,调成糊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僵蚕30克、蜈蚣15克、白醋40克、面粉20克、三七粉8克;
制备工艺为:将僵蚕30克、蜈蚣15克研磨成粉末状,再加面粉20克、三七粉8克,然后加入米醋50克,调成糊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僵蚕40克、蜈蚣25克、老醋60克、面粉25克、香油6克;
制备工艺为:将僵蚕40克、蜈蚣25克研磨成粉末状,加面粉30克,然后加入米醋50克、香油6克调成糊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僵蚕35克、蜈蚣20克、米醋50克、面粉30克、三七粉12克、香油10克;
制备工艺为:将僵蚕35克、蜈蚣20克研磨成粉末状,再加面粉30克、三七粉12克,然后加入米醋50克、香油10克,调成糊状。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的使用方法:
每日在患处敷4次,连敷2日,5天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治疗过程:
将实施例1-4调成糊状的中药敷于针灸患处,日敷4次,连敷2日,5天一疗程,1-3个疗程即可治愈。
为了使药物更快的发挥药效,敷药之前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步骤:
1、针刺:先用酒精棉球将患侧消毒,用三棱针以雀啄式由浅而深,深度1毫米左右,使其出血,再以听宫穴为中心点刺6针,针距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明,未经王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