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53091.X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4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欣恬;蔡坤昇;王兆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H05K7/18;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装置及其零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科技蓬勃发展,携带型电子产品及平面显示器产品也随之兴起。平面显示器具有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低电压操作等优点,使得平面显示器已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中,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由于传统平面显示器的框架都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因此在制造时,用于形成框架的模具需要随产品尺寸的改变而重新制造,进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制造一体成形的大尺寸框架时,需要使用相当规模的设备,也导致设备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框架包括多个组件,各组件间通过适当的手段加以组装,由此改善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形的框架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框架及间隔单元。框架包括多个子框架,各相邻的子框架之间具有一交界处。间隔单元介于显示面板及框架之间,其中交界处与间隔单元部分重叠。更具体而言,框架包括第一子框架及第二子框架,第一子框架具有第一边缘及第一表面,第二子框架具有第二边缘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相邻,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邻近显示面板。间隔单元跨越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以接触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显示元件组以及密封单元,其中,显示元件组与密封单元介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密封单元位于显示元件组的外侧,其中密封单元与间隔单元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显示面板包括一光学膜,光学膜介于框架与第一基板之间,且光学膜与间隔单元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一子框架具有一内缘及一平行内缘的外缘,内缘的宽度小于外缘的宽度,且内缘与间隔单元的间距小于或于外缘与间隔单元的间距。具体而言,第一子框架具有第三边缘及第四边缘,第一边缘介于第三边缘及第四边缘之间,而第三边缘的宽度小于第四边缘的宽度,间隔单元与第三边缘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间隔单元与第四边缘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显示面板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连结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子框架通过连接部相互连接形成框架。具体而言,连接部连结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并连结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为一焊接、锁固、黏着、嵌合、卡固或限位其中的一方式形成的连接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上述间隔单元包括第一间隔元件及第二间隔元件,第一间隔元件及第二间隔元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间隔元件与第二间隔元件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定位框,显示面板介于框架及定位框之间,框架及定位框通过至少一固定部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框架的示意图,其中框架的侧框板未相对于前框板进行凹折。;
图2B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框架的示意图,其中框架的侧框板垂直于前框板。;
图3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框架与间隔元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A-A节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框架与间隔元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节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框架与间隔元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框架与间隔元件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显示装置
110~背板
111~底板
113~侧壁
115~固定部
120~背光单元
121~光源
123~导光板
125~反射片
127~扩散片
129~胶框
130~显示面板
131~第一基板
132~电路元件
133~第二基板
135~光学膜
137~光学膜
138~显示元件组
139~密封元件
140~框架
141、141’~第一子框架
142、142’~第二子框架
143~第三子框架
144~第四子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3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