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连接测试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5043.4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0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应永华;姚志生;何海瑞;殷建军;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邱积权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连接 测试 电路 | ||
1.一种电缆连接测试电路,包括CPU模块、通讯模块、多路通道选择模块、输入接口、输出接口与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与CPU模块连接,所述的通讯模块与CPU模块相连,所述的多路通道选择模块与CPU模块相连,所述的CPU模块上连接有按键接口、液晶显示屏接口与蜂鸣器,所述的输入接口与多路通道选择模块连接,所述的输出接口与多路通道选择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1117的稳压芯片、第四电容、第五电容与第三二极管,所述的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接地,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连接到插头,所述的稳压芯片的第三管脚依次通过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感连接到插头,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的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稳压芯片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的稳压芯片的第四管脚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VCC输出端连接,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与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VDD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三管脚与电源插座连接,所述的CPU模块包括第四电阻、型号为PIC18F4685的第一芯片与型号为SIP1×5的第二芯片,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六管脚接地,第一芯片的第七管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电容与第二十一电容连接到地,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二十八管脚通过第二十二电容接地,第一芯片的第二十九管脚接地,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十六管脚与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五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十七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三管脚接地,第二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到VCC输出端,第二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芯片的第十八管脚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二芯片的第一管脚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六电容接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到VCC输出端,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接口包括型号为DIP10×2的第七芯片,所述的第七芯片与第一芯片连接,所述的第七芯片的第一管脚接地,第七芯片的第二管脚通过并联的第七电容与第八电容后接地,第七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到VCC输出端,第七芯片的第四管脚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到VCC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连接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路通道选择模块包括两块型号为74HC138的第五芯片与第六芯片,所述的第五芯片的第五管脚与第六芯片的第六管脚连接后与第一芯片的第十五管脚连接,所述的第五芯片的第四管脚接地,第五芯片的第六管脚通过第二十三电容后接地,第五芯片的第八管脚接地,第五芯片的第十六管脚连接到VCC输出端,第六芯片的第四管脚、第五管脚与第八管脚均接地,第六芯片的第十六管脚连接到VCC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连接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接口包括十二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与十二个第一三极管,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与第一三极管一一对应,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均连接到VCC输出端,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多路通道选择模块,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连接到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输出插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连接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接口包括十二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与十二个第二三极管,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一一对应,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均连接到+12V电源电压,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输入插座,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连接到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VCC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连接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接口包括按键插座,所述的按键插座与第一芯片连接,按键插座通过电阻连接到VCC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连接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鸣器与第一芯片之间连接有第二三极管与第十九电阻,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四十二管脚通过第十九电阻后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VCC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蜂鸣器的第一管脚连接,蜂鸣器的第二管脚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0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