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5334.3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8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龙;郑宏鹏;胡兴军;游登峰;汤辉;张元侠;刘科;王玉海;李胜;赵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7/14;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481000.3;公开号:CN103481871A)公开了一种车用冷却介质式液力缓速器,其缓速器布置在飞轮与曲轴之间,缓速器与散热器之间连接有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上都设置有节流阀,节流阀用于调节相应管路的介质流量。
但是,上述车用冷却介质式液力缓速器存在如下缺陷:
1)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上都设置有用于调节对应管道介质流量的节流阀,阀的数量较多,成本高,系统复杂;
2)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与散热器是一直连通的,介质一直在缓速器内,需要配合离合器的接合作用实现对曲轴的减速作用;
3)缓速器介入工作时需要离合器的接合,由于离合器自身特性,导致无法承担较大的扭矩,因此曲轴以大扭矩方式输出时,离合器将处于滑擦状态,无法实现接合,造成转子与曲轴不同步旋转,减速效果有限;
4)离合器处于滑擦状态时,离合器磨损大,发热量高,导致离合器寿命短;
5)由于缓速器布置在离合器与曲轴之间,因此需要在原曲轴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更大轴向长度的加长曲轴,不仅需要改进曲轴的加工工艺,同时对于与飞轮对应的飞轮传感器和取力器等,需要适应新的加长曲轴结构作出修改,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组件,该发动机组件在冷却系统中集成水介质缓速器,通过控制阀调节冷却液流向水介质缓速器,通过压力控制阀控制出口背压,调节方便,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水介质缓速器持续大功率输出制动扭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包括:散热器;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侧,所述发动机内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冷却水套相连以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冷却水套之间形成发动机冷却循环水路,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上设置有第一飞轮,所述曲轴的距离所述散热器较远的一端上设置有曲轴延长段,所述曲轴延长段上设置有第二飞轮;水介质缓速器,所述水介质缓速器位于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二飞轮之间且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可随所述曲轴延长段旋转,所述定子相对所述发动机固定,所述水介质缓速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到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水路上;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水路上且与所述水介质缓速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成用于将所述水介质缓速器的进口与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导通或隔断;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水介质缓速器的出口处,以调节所述水介质缓速器的出口压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通过将水介质缓速器集成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通过发动机冷却循环水路中的冷却液作为水介质缓速器的工作介质,从而水介质缓速器能够充分利用散热器对冷却液的散热作用,使得冷却液的温度保持在正常区间内,水介质缓速器在需要时可以一直保持高效工作,允许水介质缓速器持续输出较大的制动功率。
并且,通过一个压力控制阀来调节水介质缓速器的出口背压,可以轻松的实现对水介质缓速器的制动功率的调节,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此外,由于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的缘故,因此在车辆处在一些路况而无需水介质缓速器参与制动时,第一控制阀可以断开水介质缓速器与发动机冷却循环水路,从而水介质缓速器内可以没有冷却液,由此即使水介质缓速器与曲轴同步旋转,其能量损耗也较小,对车辆的动力性影响有限。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组件还包括:一条缓速器进口管路和一条缓速器出口管路,所述缓速器进口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水介质缓速器的进口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相连,所述缓速器出口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水介质缓速器的出口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冷却水套的进口或所述冷却水套的出口相连,其中所述压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缓速器出口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速器出口管路上设置有泄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个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增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排气净化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