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缓长水口负压和钢水冲击力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6157.0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5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峰;郭庆涛;黄玉平;贾吉祥;廖相巍;常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50 | 分类号: | B22D4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缓 水口 钢水 冲击力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水包浇注用长水口及电磁控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减缓长水口负压和钢水冲击力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长水口是衔接钢水包和中间包的一种过渡装置,是炼钢—连铸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钢水包内的钢水通过长水口注入到中间包内,避免了在空气中的二次氧化,长水口起到了保护浇注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开浇、换钢包等水口下端裸露浇注情况下,由于长水口比浸入式水口长得多,钢水在重力加速度下越来越快,与长水口内壁接触面积越来越小,产生负压,形成吸气现象,使得水口周围的空气进入长水口氧化钢水。正常浇注情况下,在长水口附近因注流负压有时也会带来液面涡流引起卷渣现象。另外,钢包中的钢水不断地流入中间包内,由于钢液的动能作用,钢包水口区域的钢水流动极不稳定,钢渣往往被卷入钢水中,造成后序连铸坯内部质量缺陷。同时,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动湍急且不平稳,钢水混合效果较差,不利于稳定钢水供给、均匀钢水成分和温度、促进夹杂物排除等功能的实现。有研究结果指出,从冶炼设备流出钢液经钢包和中间包,如不加以保护,则连铸钢液中将有约70%的夹杂来自于中间包。这些夹杂在中间包内如不加以分离,将对铸坯质量和冶金工艺产生严重危害。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降低和抑制长水口钢水的冲击力。电磁控流,包括搅拌磁场和制动磁场,已经被广泛研究了,如公开号为CN1266759A,CN1638893A和CN101185957。结晶器电磁制动技术可以抑制钢水流动,降低冲击深度,但该设备一般加在结晶器外,比较庞大,维护和运行费用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从电磁学和流体力学出发,提供一种简单、高效和无污染的减缓钢包长水口负压和钢水冲击力的装置及其方法,在水口下端裸露浇注情况下减少钢水的二次氧化,防止长水口附近因注流负压带来液面涡流而引起的卷渣,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缓长水口负压和钢水冲击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水从钢包经长水口进入中间包的过程中,在长水口外壁增设磁场发生装置,其电流为2~200A,频率为1~100Hz。
所述的磁场发生装置包括一对半圆形壳体,一端由连接板连接,另一端由紧固板和紧固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板两端由固定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半圆形壳体的表面;所述壳体为两个具有一定厚度的半圆形壳体,内部由铁芯和线圈缠绕组成,为了防止装置在高温环境中收到损伤,可以采用铜管作为线圈,在管内部通水冷却;或采用浸泡绝缘漆的铜线作为线圈外部通水冷却,装置可以采用两相或三相电源供电。
所述连接板具有一定长度,能使两个半圆形壳体向外完全展开和向内闭合。
所述固定螺栓穿过连接板固定在壳体上,固定螺栓帽与壳体之间有一定间隙。
所述紧固板是长方形钢板,焊接在壳体上,中间有一通孔能使紧固螺栓穿入。
当钢水从钢水包流经长水口时,在磁场发生装置的作用下受到了向上的阻力,减缓了水口负压,当钢水流出水口进入中间包时,在电磁力托举作用下,钢水动能减少,降低了冲击力度。
钢水包中的钢液经长水口流入中间包,钢水在重力加速度下越来越快,与长水口内壁接触面积越来越小,产生负压,形成吸气现象,使得水口周围的空气进入内壁,二次氧化钢水。安装该装置后,产生向上的行波磁场,钢液下流的过程中除了受重力加速度外,还始终受到向上的电磁力减速作用,该电磁力在钢水流柱表面最大,对钢水流起到托起的作用,使得钢液横截面积维持不变,靠近水口内壁表面的钢水流速变缓,减缓了负压的同时也减弱了钢水流的冲击力度。
在开浇、换钢包等长水口下端裸露浇注情况下,减缓长水口负压,能降低由于负压造成的水口吸气,可以有效防止经长水口注入中间包钢水的二次氧化,为生产纯净钢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正常浇注情况下,可以防止长水口附近因注流负压而带来液面涡流引起的卷渣现象。同时钢水流入中间包时冲击力的降低,一方面减少甚至避免钢渣被卷入钢水中,改善了铸坯内部质量缺陷;另一方面减轻了钢水对稳流器的冲刷,提高了稳流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内部铁芯和线圈的缠绕方式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未安装本发明装置时长水口内钢水流动示意图;
图6是安装本发明装置时长水口内钢水流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1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