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激推挽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6484.6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7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江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梅英 |
主分类号: | H02M3/337 | 分类号: | H02M3/337;H02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推挽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激振荡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自激推挽变换器。
背景技术
自激推挽变换器是实现高频转换控制电路的开端。
如图1示出了现有的自激推挽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自激推挽变换器包括电源输入端、启动电路、振荡电路及输出电路,其中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1及电容C1,振荡电路包括变压器T1、三极管Q1及三极管Q2,各个电路所包括的元器件按照图1所示进行连接。
现有的自激推挽变换器工作原理为:当电源输入端VCC接入电源时,电源经过电阻R1向电容C1充电,由于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的门限电压存在微小的差值,因此当电容C1上的电压达到三极管Q1或三极管Q2的门限电压时,三极管Q1或三极管Q2必有一个先导通。假设,当三极管Q1先导通时,N11绕组电流增加,此时变压器中的反馈绕组N21电压为上正下负,由于电容C1上的电压不能突变,N21、C1、Q1的BE极构成回路,从而加速Q1导通,使Q1迅速饱和。N22电压也是上正下负,反接于Q2的BE极,使Q2可靠关断。当变压器N11绕组电流达到足够大的时候,磁芯饱和,此时N21电压消失,Q1退出饱和状态,N11绕组电流减小。此时,N21与N22电压反向,使Q1关断,Q2开通,进入下半个周期。同理,当Q2导通期间,N12电流达到足够大的时候,磁芯饱和,电压再次反转,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此反复交替实现自激振荡变换。
如图2进一步示出了上述的自激推挽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从图2中可以看出上述的自激推挽变换器采用三极管作为开关管,其驱动始终需要一定比例的驱动电流ib。在三极管导通期间驱动电流ib从电阻R1来自电源输入端VCC,使得驱动功率=VCC*ib;可以看出现有的自激推挽变换器变换器,其开关管的驱动电流来自电源输入端,使得三极管的驱动损耗较大,导致自激推挽变换器的转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激推挽变换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自激推挽变换器,包括:电源输入端、启动电路、振荡电路、驱动电路及输出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振荡电路连接,且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振荡电路之间形成包含变压器反馈绕组的独立回路,所述振荡电路中的三极管利用所述反馈绕组在所述独立回路中产生的能量进行驱动;所述电源输入端通过所述启动电路连接到所述独立回路;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振荡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耦合。
优选地,所述振荡电路包括:变压器T1、三极管Q1及三极管Q2,其中所述三极管Q1及所述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包括反馈绕组N21、反馈绕组N22、变压绕组N11及变压绕组N12;所述启动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反馈绕组N21及所述反馈绕组N22与所述三极管Q1及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分别通过所述变压绕组N11及变压绕组N12与所述三极管Q1及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及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及电阻R2;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及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及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及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均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或,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3及电阻R2;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启动电路连接,其阳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1及电容C1;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容C1并联,其并联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其并联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反馈绕组N21及所述反馈绕组N22与所述三极管Q1及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调节电阻R2;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均与电容C1及电阻R1并联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反馈绕组N21及所述反馈绕组N22与所述三极管Q1及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梅英,未经江梅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4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油墨用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壁纸用水性油墨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