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钒钠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7342.1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毛文峰;张新河;唐致远;李中延;郑新宇;丁玉茹;汤春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800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美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钒钠锂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钒钠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时代的进步,用电器具不断的小型化、多功能化,相应的对于电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具有许多优点:电压平台高,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无记忆效应等,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层状钴酸锂正极材料是普遍应用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由于钴价格昂贵并且有毒,循环稳定性较差,在过充和过热时会分解,可能引起电池爆炸,存在潜在的安全因素,所以一直在寻找可以代替钴酸锂的正极材料。
近年来,一种新的正极材料-磷酸钒锂,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钒资源及其丰富,是钒资源储量大国,利用我国丰富的钒资源,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Li3V2(PO4)3晶体有两种空间结构,即单斜晶型A-Li3V2(PO4)3和正交晶型B-Li3V2(PO4)3。两者都具有相同的笼状结构单元V2(PO4)3,但金属八面体VO6与磷酸根离子四面体PO4的连接方式和Li存在的位置不同。由于现有的锂离子体系用电解液电化学窗口限制(≤4.35V),使得磷酸钒锂的充放电范围控制在3.0-4.3V,对应于Li3V2(PO4)3当中的3个锂离子中的2 个锂离子脱嵌,造成锂资源的浪费。目前对磷酸钒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但是单斜Li3V2(PO4)3在3.0-4.3V电压范围内出现3个充放电平台,不利于实际使用。正交晶型Li3V2(PO4)3的充放电机理比较简单,表现出电化学反应的典型两相行为,1mol Li3V2(PO4)3可脱出将近2mol Li+,对应电压平台为3.76V。但是由于正交晶型磷酸钒锂稳定性差,所以难以直接合成的正交晶型磷酸钒锂。另外,现有技术中磷酸钒锂在制备过程中锂的利用率仅为66.7%,存在的锂的浪费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锂的利用率高的磷酸钒钠锂正极材料Li2NaV2(PO4)3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出的磷酸钒钠锂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好,倍率性能优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磷酸钒钠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步骤A:按照磷酸钒钠锂的化学式中锂、钠、钒和磷酸根的摩尔比称取锂源、钠源、钒源和磷酸盐,按照占上述总原料质量分数20%-120%的量称取柠檬酸,本发明的柠檬酸采用无水柠檬酸或一水柠檬酸均可,在这里的质量分数指的是无水柠檬酸;
步骤B:将称取的锂源、钠源、钒源和磷酸盐加入去离子水调节为流变相,反应0.5-2h;
步骤C:将称取的柠檬酸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0%-80%的柠檬酸溶液,将柠檬酸溶液加入步骤B的反应原料中,60℃-100℃加热搅拌至固相,在100℃-150℃烘干后放入惰性气氛炉中以1-10℃/min的速度升温至600-900℃,恒温6-18 h,冷却后即得磷酸钒钠锂正极材料。
所述步骤A中的锂源为氢氧化锂,氟化锂,硝酸锂,碳酸锂,醋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A中的钠源为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乙酸钠、草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A中的钒源为V2O5,VO2,V2O3,NH4VO3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A中的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C中的惰性气体为氮气和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C的冷却具体为随炉自然冷却至室温。
将磷酸钒钠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应用。
本发明的磷酸钒钠锂,其合成机理如下:在材料合成过程中,首先生成稳定的正交磷酸钒钠相(稳定性排序:正交磷酸钒钠>单斜磷酸钒锂>正交磷酸钒锂,所以难以直接生产正交磷酸钒锂),然后正交磷酸钒钠诱导生成正交磷酸钒锂,而后在生成正交磷酸钒锂的过程中,部分原料反应生成了单斜磷酸钒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导轨数控车床中心架
- 下一篇:数控化车铣复合卧式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