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58049.7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2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向;刘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西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光伏发 电导 漏斗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光光伏导光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模块,属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光光伏发电系统中,主要利用透镜将太阳光汇聚到聚光光伏电池芯片的有效面上,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目前所使用的透镜,一般汇聚率在80%左右,按照当前测算的每提高1%的转换效率,其电价大约有5%的下降,所以提高透镜的汇聚率现已成为各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前有部分企业是通过导光漏斗来提高透镜的汇聚率,导光漏斗虽然有很好的导光功能,但是由于其连接板(有些地方也叫固定安装脚)呈“L”形或者直角“Z”字形,直接从导光漏斗的上端口连接,在生产,包装运输或者后期安装过程中,直角不容易得到90°的保证,从而使导光到聚光光伏电池芯片有效面的光面出现偏差,导致光伏转换效率的降低;同时由于“L”或“Z”字形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比“一”字形多,加上每个聚光光伏组件所使用的导光漏斗数量极多,所以聚光光伏组件总体重量将会增加,另外加工“L”或“Z”字形工艺也比较复杂,并且它还存在每次只能安装一个导光漏斗,导致加工效率非常低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模块,该导光漏斗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导光漏斗,连接板和固定安装孔,所述导光漏斗下端口直接焊接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个面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安装孔,所述连接板将多个导光漏斗连接在一起。
所述导光漏斗为一锥形形状的金属材质部件,包括上、下两个端口和四个等腰梯形的侧面,上端口的面积大于下端口的面积,所述导光漏斗为两个以上。
所述导光漏斗的下端口形状和大小与聚光光伏电池片的有效面形状和大小完全一致。
所述连接板为“π”字形形状的金属材质部件,连接板相对的两个面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安装孔。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该导光漏斗加工工艺简单,产品结构简单,耗材少,重量轻;2.该导光漏斗在包装运输过程和后续安装过程中不会变形,同时保证了汇聚后的太阳光完全聚集到聚光光伏电池芯片的有效面上;3。一次可以安装多个导光漏斗,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4.该漏斗模块的连接板可以对内部电线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模块主视图。
图2为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模块俯视图。
其中:1、导光漏斗,2、连接板,3、固定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模块,如图1~2所示,它包括导光漏斗1,连接板2和固定安装孔3,所述导光漏斗1下端口直接焊接在连接板2上,所述连接板2相对的两个面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安装孔3,所述连接板2将多个导光漏斗1连接在一起。导光漏斗1为一锥形形状的金属材质部件,包括上、下两个端口和四个等腰梯形的侧面,上端口的面积大于下端口的面积,所述导光漏斗1为两个以上;导光漏斗1的下端口形状和大小与聚光光伏电池片的有效面形状和大小完全一致。所述连接板2为“π”字形形状的金属材质部件,可以对连接板2下面的电线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汇聚过来的光斑因温度过高而烧毁电线,确保“π”字形下面的电路板能正常安装,同时保证下面的电路板不会出现短路现象,连接板2相对的两个面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安装孔3。
使用时,直接用螺丝通过固定安装孔将该导光漏斗固定在聚光光伏组件的底板或者散热器上。
本发明中,作为变行实施例,导光漏斗和连接板可以是一体的,连接板的形状可根据连接板下面的电路板不会短路的情况下设计为弧形、弧形和方形的结合形状,导光漏斗上下端面可以为圆形、六边形,故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80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秒级同轴型同步控制开关
- 下一篇:一种安儿宁颗粒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