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组件及其电源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8639.X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1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郑义宏;刘阔正;吴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组件 及其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组件以及具有该线缆组件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导电端子以及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线缆。其中,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面常设计成ㄇ形结构,其包括两个大致平行的对接部。因端子材料展开及端子收料原因,其线缆接合部仅能设计在其中一个对接部上。当所述导电端子通电后,与所述线缆接合部直接相连的对接部能够直接传输电流于线材,但是与所述线缆接合部不直接相连的那个对接部必须通过ㄇ形的连接通道与另一侧的对接部汇流之后才能传输电流于线材。如此设置,导致电流无法有效分流,尤其在大电流产品,其连接通道将是电阻最大及温度最高的位置,可能将造成功率损耗,甚至烧损该电源连接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分流的线缆组件以及具有该线缆组件的电源连接器。
为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导电端子以及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平行设置的第二对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对接部延伸出来的线缆接合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线缆接合部的搭接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缆接合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对接部一体延伸出来的接触部以及自所述接触部一体延伸出来的铆扣部;所述线缆包括与所述接触部配合的导电芯体以及与所述铆扣部相固定的绝缘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部设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导电芯体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二侧面为平面,所述搭接部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面为曲面,所述铆扣部呈环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线缆接合部沿所述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前后排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有一个定位凹口,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连接部的后端向上倾斜延伸的弹性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均位于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的后缘均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向上延伸靠近所述弹性臂的末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导电端子分开制作,然后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导电端子一体成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线缆组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线缆组件为上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线缆接合部的搭接部,使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均能够直接与所述线缆接合部进行导通,实现了分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线缆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线缆组件100,其包括导电端子1以及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1的线缆2。所述导电端子1包括第一对接部1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11平行设置的第二对接部12、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1、12的连接部13、自所述第一对接部11延伸出来的线缆接合部14、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12与所述线缆接合部14的搭接部15。
所述第一对接部11与所述第二对接部12均位于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1、12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1、12的后缘均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起111、121。
所述连接部13的前端设有一个定位凹口131。所述导电端子1还包括自所述连接部13的后端向上倾斜延伸的弹性臂132。所述定位凸起111、121向上延伸靠近所述弹性臂132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8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插座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天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