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9203.2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5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付兵;方洲;叶青松;章善良;谢永胜;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新股份(黄山)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20 | 分类号: | B32B27/20;B32B27/32;B65D65/40;B29C4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系数 可控 聚丙烯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本薄膜依次包括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所述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20~30:50~65:15~20;所述电晕层为均聚聚丙烯或无规共聚聚丙烯;所述中间层为等规均聚聚丙烯;所述热封层包括90~98wt%的丙烯共聚物、1~3wt%的抗黏剂和1~7wt%的高分子滑爽剂,所述高分子滑爽剂为硅酮母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共聚物为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弹性体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酮母粒中硅酮的有效成分为50%,硅酮的分子量为90~100万。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①、混料
将热封层原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②、挤出成膜
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原料树脂经过各自的挤出机加热熔融,熔融后的树脂经过过滤器过滤掉其中的杂质后进入分配器,在分配器中按厚度比分配后进入T形模头,经过模头展开成膜;
③、冷却定形
从模头流出的融膜被真空箱、风刀迅速贴附在流延辊表面进行冷却,形成流延聚丙烯薄膜;
④、测厚、电晕、切边、收卷
流延辊冷却形成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经过在线厚度检测后,对电晕层进行电晕处理,再将两端的厚边切除后收卷成半成品;
⑤、时效处理和分切
将收卷后的半成品放置在时效处理架上进行时效处理,然后分切成流延聚丙烯成品膜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热封层的挤出机熔融温度设定为220~240℃,中间层的挤出机熔融温度设定为230~260℃,电晕层的挤出机熔融温度设定为230~260℃,模头温度设定为230~2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熔融树脂在分配器中按薄膜总厚度的20~30%:50~65%:15~20%比例进行分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④中电晕层的电晕处理功率设定为34~38Wmin/m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⑤中时效处理的温度设定为25~40℃,相对湿度设置为50~80%。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共聚物为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弹性体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系数可控的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酮母粒中硅酮的有效成分为50%,硅酮的分子量为90~100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新股份(黄山)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永新股份(黄山)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92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