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9454.0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顾春松;孙宇驰;秦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皓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车门 铰链 限位器 综合测试 台架 | ||
1.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是由刚性台架(1)、限位器力矩检测模块(3)、位移/力检测模块(4)、模拟刚性发动机盖(5)、模拟刚性侧门(6)、冲击速度检测模块(7)组成;刚性台架(1)下方四角均设置有脚轮和支脚,台座(105)上设置有工作台面(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台架(1)由左支架(101)、横梁(102)、右支架(103)、工作台面(104)、台座(105)组成,台座(105)左侧后部设置有左支架(101),左支架(101)为钢立柱结构;台座(105)右侧后部设置有右支架(102),右支架(102)为钢架片;左支架(101)与右支架(102)通过顶部的横梁(10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力矩检测模块(3)是由伺服电机A(301)、力矩传感器(302)、角度编码器(303)、支架(304)、夹具(305)、联动轴(306)、底座(307)组成;底座(307)上设置有3件支架(304);联动轴(306)左端与伺服电机A(301)输出端连接,联动轴(306)穿过支架(304),联动轴(306)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力矩传感器(302)、角度编码器(303)、夹具(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力检测模块(4)是由伺服电机B(401)、传动部分(402)、力传感器(403)、位移传感器(404)、加载杆(405)、检测支架A(406)组成;检测支架A(406)为三角斜撑钢架,检测支架A(406)的直角边上设置有面板,面板设置有多组不同安装角度的安装孔位;伺服电机B(401)通过传动部分(402)与加载杆(405)连接,传动部分(402)连接有力传感器(403),加载杆(405)连接有位移传感器(404);传动部分(402)为蜗杆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刚性发动机盖(5)是由2件支座(501)和刚性框架(502)组成;刚性框架(502)为矩形结构,刚性框架(502)下端两角上分别通过发动机盖铰链(8)与支座(5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刚性侧门(6)是由上支座(601)、下支座(602)、框架(603)、传感器(604)、受力块(605)组成;框架(603)左侧上方设置有上支座(601),框架(603)左侧下方设置有下支座(602),框架(603)为矩形结构,框架(603)内部设置有传感器(604),框架(603)右侧底部设置有受力块(6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速度检测模块(7)是由驱动杆(701)、驱动缸(702)、检测支架B(703)组成;检测支架B(703)为三角斜撑钢架,检测支架B(703)的直角面上设置有面板,面板设置有驱动缸(70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台架(1)与限位器力矩检测模块(3)组合安装;刚性台架(1)的左支架(101)上设置有前面板;限位器力矩检测模块(3)垂直安装在左支架(101)的前面板上,伺服电机A(301)在上方;夹具(305)上安装有车门限位器(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新型车门铰链、限位器综合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台架(1)、位移/力检测模块(4)与模拟刚性发动机盖(5)组合安装;位移/力检测模块(4)的检测支架A(406)、模拟刚性发动机盖(5)的支座(501)安装在刚性台架(1)的工作台面(104)上,伺服电机B(401)、传动部分(402)和加载杆(405)根据刚性框架(502)的位置调整安装的方向与角度,加载杆(405)与刚性框架(502)连接,发动机盖铰链(8)分别与刚性框架(502)及支座(50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皓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皓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94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炔基化16-取代-17-酮基类固醇的方法
- 下一篇:节能电淋箱,消毒柜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