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车辆座椅压力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0170.3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6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潘根;汪梅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讯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G01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辆 座椅 压力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车辆座椅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其行驶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乘客的安全,汽车座椅一般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的大小来判断用于乘客是否坐上座椅,不仅能够对安全带的使用情况进行提醒,也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对乘员安全带的主动预紧、安全气囊的展开控制等方面提供判断。
传感器通常布置于座椅坐垫骨架与座椅海绵坐垫之间,而因乘客在座位上因坐姿导致着力点不一样而导致测量准确,影响气囊和安全带等的控制的可靠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同着力点都能得到准确的压力值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车辆座椅压力传感器,能准确可靠的测量出乘客对座椅的压力,不因乘客的坐姿着力点的改变而导致测量值的变化。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坐垫1和骨架2,所述的坐垫1和骨架2之间设置有压力测量板3,压力测量板3上均匀分布有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坐垫1底板11下表面设有凸起12;所述的压力测量板3上表面设有凹槽34,该凹槽34、凸起12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数量与所述的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的敏感片相适配,使用时,凸起12和伸入该凹槽内和敏感片贴合;所述的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覆盖底板11。
本发明的压力测量板3的各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连接有数模转换器32,累积器33与数模转换器32相连接。
优选的,坐垫1底板11下表面为绝缘材料制成。
优选的,压力测量板3下侧设有减震抑噪层4。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抑噪层4上表面为绝缘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装置坐垫1的底板11上设置有形状、大小、位置和数量与压力测量板3上测量压力的敏感片一一对应的凸起12,且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覆盖底板11,从而,坐垫上压力全部传递到敏感片,从而无论乘客和坐垫之间的着力点位于何处都能该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装置准确可靠的测量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压力测量板的测剖示意图。
图中:1坐垫、2骨架、3压力测量板、4减震抑噪层、11底板、12凸起、31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2数模转换器、33累加器、3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车辆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坐垫1和骨架2,坐垫1置于骨架2上,其内部填充海绵等材料。坐垫1和骨架2之间设有压力测量板3,压力测量板3上均匀分布有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而坐垫1的底板11下表面则设有多个凸起12,该凸起12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数量和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上的压力敏感片对应,这样,乘客坐上坐垫后,其压力传递到坐垫的底板上11,底板11的凸起12将压力传递到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上的压力敏感片上,被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测量后通过与之相应的数模转换器32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经过累加器33累积后传递给后续的控制电路板,从而进行安全带和气囊的控制。最好的,将坐垫1的下表面由绝缘材料制成,这样,能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能。所述的压力测量板3的下侧设有减震抑噪层4,其与压力测量层3接触的上表面为绝缘层。该减震抑噪层4的内部填充为海绵、无纺布获取其他软体材料,从而吸收消除从车底传递的震动,提高测量压力板3的测量精度。最好的,如图2所示,当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上的压力达到阀值后,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被下压到一定程度后,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的电源接通,对压力值进行测量,这样,能有效的抑制干扰。
使用时,乘客坐上坐垫后,坐垫1将压力传递到其底板11,底板11的凸起12将压力传递到与之相应的压力传感薄片传感器31的敏感片上,从而对压力测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通过与之连接的数模转换器32转为数字信号经过累加器33累加后,传递给后续电路从而进行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讯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讯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0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车辆状态监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电磁阀大小开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