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跟踪区域规划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0277.8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3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王黎延 |
地址: | 550001***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跟踪 区域规划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跟踪区域规划方法,获取规划区域话务模型参数和业务服务质量参数;根据所述规划区域话务模型参数和业务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单小区单载波用户数的计算值,并通过仿真获取单小区单载波用户数的仿真值;根据寻呼帧相关参数确定跟踪区列表支持的最大用户数;根据规划区域的覆盖因子和受限因子确定单小区用户数;当单小区用户数同时小于单小区单载波用户数的计算值和单小区单载波用户数的仿真值时,根据所述最大用户数和单小区用户数确定跟踪区列表中跟踪区域的覆盖面积。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跟踪区域规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位置区域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跟踪区域(TrackingArea,TA)规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位置区域管理是蜂窝网络的一个重要功能,其中,位置区域的设置用于管理用户的移动性。对于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核心网能够大致确定终端所在的位置区域,这样,当需要寻呼某一终端时,核心网就可以在限定的区域范围内寻呼该终端,从而避免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寻呼。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是现有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系统。在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中,最新的协议3GPP TS23.401vl0.0.0中定义了相似位置区域为TA。演进分组核心(Evolved PacketCore,EPC)系统对处于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所注册的TA进行管理;当UE发生TA改变时,EPC中该UE所对应的TA的注册消息也会发生对应更改。
在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中,一个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 B,eNB)的所有小区可以属于不同的TA,也可以是多个eNB下的小区属于同一个TA,且每一个TA互不重叠。当网络需要寻呼某个终端时,会向该终端所属TA包含的所有小区发送寻呼信息。
然而,TA大小的规划是一个常见的网络工程问题,会涉及到网络更新信令开销和无线寻呼信令开销的折中。如果TA规划的太小,终端移动时会带来大量的TA更新过程,从而产生很高的更新信令开销,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大TA的范围来解决;相反,如果TA的规划太大,在TA内的所有小区将不得不在寻呼信道处理大量的业务开销,由于核心网不知道比TA更精确的空闲终端位置,到达终端的呼叫不得不在终端所处的TA内所有小区产生寻呼信令。
另外,在LTE系统中,UE可以向多个TA注册,以此来支持网络和UE间在空闲模式下的信令负载优化。对于多TA注册的UE,只要UE仍然在其所注册的TA的覆盖范围内,除了周期性的TA更新外,UE无需任何TA更新。多TA注册机制有助于多TA簇内TA边界处的UE降低TA更新的次数。在TA更新过程中,UE注册的跟踪区列表(Tracking Area List,TAL)是通过网络注册的。这样,UE在进入一个不属于TAL的TA,或从网络中得到了更新的TAL时,才对TA注册加以更新。
LTE网络进行TA规划时,通常采用继承2G/3G网络位置区域/路由区域(LA/RA)的方法、或固定小区数/固定面积的方法进行规划。但是,根据2G/3G的LA/RA区域继承规划TA,会造成寻呼开销与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开销的不匹配,且会使TAL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因而需要单独进行LTE系统的TA规划。
现有技术中,将固定个数的小区或固定面积内的小区规划为TA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小区的覆盖用户特性和业务特性等因素,这样会使得TA规划结果不够准确,无法使网络内TAU过程和寻呼过程达到合理平衡,从而增加了后续网络参数调整产生的性能波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A规划方法及系统,使网络内TAU过程和寻呼过程达到合理平衡,减少后续网络参数调整产生的性能波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0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