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篦麻种子齐一性发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1051.X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1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义;吴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秀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齐一性 发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蓖麻种子的发芽方法,尤指一种蓖麻种子齐一性发芽方法。
背景技术
按维基百科记载,蓖麻(Ricinus communis)为大戟科植物,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整株蓖麻均具有经济价值,其中蓖麻的种子可榨取蓖麻油;蓖麻茎皮可作为制造绳索、纸和板材的原料;蓖麻叶可作为蓖麻蚕养殖的饲料;蓖麻油粕经过脱毒处理后可用作肥料及活性炭的生产原料。
在通常情况下,蓖麻的种子含水6.5%,种仁含水4.2%,皮壳含水2.3%,种子可分为皮壳和种仁两部分,其含壳量约为25-30%,皮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缩戊糖、色素、植酸盐和灰分,种仁占70-75%,主要成分为油和蛋白质,种子内还有一些较活泼的解脂酶。
蓖麻油在荷兰人时代作为灯油使用,而在日据时代蓖麻油的用途为军需用油,前苏联KGB曾提炼油中的毒蛋白作为兵器,现代则为生质能源和润滑油原料而以商业手段大量种植,因蓖麻种子的含油率高达40%~60%,而可作为替代能源。因此,蓖麻种子因经济价值高,故以大面积种植为首要,且配合机械采收而将植株矮化,便于采收的机械化。
值得一提的是,蓖麻原产于低纬热带地区,喜高温、少雨、砂质土壤的环境,而台湾地处亚热带,日照时间较短且平均气温较低,故种子发芽效率上不如原产地,目前台湾的农民并无一定的发芽处理规则,若要进行商业大量生产则需要迅速而有效的生产系统。
目前蓖麻在种植时所遇到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蓖麻的种子于栽种前必须经过发芽培养,因部分种子未发芽而播种时无法继续生长至发芽一致,又因部分种子可能在发芽过程因发霉而腐烂,此时必须将未发芽或腐烂的种子移除后,再补植发芽完全的种子,因此而导致同一种植田区所栽种的蓖麻由发芽的种子生长至成熟的不一致,生长期凌乱,而造成采收时效率的不佳,导致生长成本大增。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习用蓖麻大量栽种的问题,即为本发明的主要重点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篦麻种子齐一性发芽方法,使篦麻的种子在发芽过程具有相当良好的发芽率,故能达到发芽齐一性而有利于成熟的一致性,而有利于提升采收的效率。
本发明目的之二,通过抗菌防霉处理,能抑制篦麻种子的发霉,避免篦麻在发芽生长过程中因发霉而坏死。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发明将篦麻种子于浸种水中浸种,该浸种水为展着剂用水稀释1000至2000倍,且浸种时间于24小时内;
其中,浸种水中添加抗菌防霉药剂,防止浸种的篦麻种子发霉;
其中,该抗菌防霉药剂为依得利、扑克拉、亿力或腐绝;
其中,篦麻的种子于该浸种水中浸种的浸种时间内,进行打气处理以增加该浸种水中的含氧量;
其中,篦麻的种子于该浸种水中浸种的浸种时间内,进行流水处理以增加该浸种水中的含氧量;
其中,将冷藏温度于5℃的篦麻种子浸种于该浸种水中;
其中,以密封袋贮藏;
其中,该浸种时间为12至24小时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能使篦麻的种子在发芽过程具有相当良好的发芽率,能达到发芽齐一性而有利于成熟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提升采收的效率。
本发明通过抗菌防霉处理,能抑制篦麻种子的发霉,避免篦麻在发芽生长过程中因发霉而坏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获得深入了解。
本发明提供一种篦麻种子齐一性发芽方法,将篦麻种子于浸种水中浸种,该浸种水为展着剂用水稀释1000至2000倍,且浸种时间于24小时内。
所谓展着剂,即表面活性剂,当施予光滑表面的植物时,能帮助植物的表面(即种子皮表)润湿,使液态肥料轻松地附着于植物表面,促使植物能吸收的到液态肥料养分。由于篦麻的表皮为非亲水性,因此以展着剂用水稀释为浸种水,供篦麻种子浸种,使篦麻种子的表面润湿而能吸收所浸种的浸种水,进而启动篦麻种子的发芽机制。
为证明本发明确实能达到篦麻种子齐一性发芽的功效,以下列的试验结果加以说明:
一、蓖麻种子浸种时间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大学,未经亚洲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