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1126.4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6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洋;张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高静;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
向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注入离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掺杂有所述离子的第一区域,半导体衬底的其他区域为第二区域;
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形成鳍,所述第一区域的刻蚀速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刻蚀速率,使所述鳍包括刻蚀所述第一区域形成的离子注入层,且所述离子注入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离子注入层上方鳍的宽度;
在所述鳍露出的半导体衬底上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露出所述离子注入层;
在所述介质层上形成横跨所述鳍的栅极;
在所述栅极露出的鳍中形成源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注入离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掺杂有所述离子的第一区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注入碳离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注入离子的步骤包括:注入碳离子的剂量为1.0×1013~1.0×1017/cm2,能量为1~20e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形成鳍的步骤包括:
使所述离子注入层的宽度比所述离子注入层上方鳍的宽度大5%~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注入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形成鳍的步骤中,所述刻蚀为干法刻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刻蚀以四氟化碳、三氟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为刻蚀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刻蚀的步骤包括:气压为10~200mtorr,射频功率为100~1000W,偏置功率为0~300W,所述四氟化碳的流量为10~200sccm、三氟化氮的流量为0~200sccm,所述氧气的流量为1~100scc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气体还包括溴化氢、二氟甲烷和氯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气体包括:溴化氢、二氟甲烷和氯气,其中溴化氢的流量为10~200sccm,二氟甲烷的流量为10~200sccm,氯气的流量为10~200scc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形成鳍的步骤包括:
刻蚀所述第一区域后继续刻蚀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下方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鳍露出的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沟槽,且所述沟槽的底部位于所述离子注入层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NMOS区域和PMOS区域;
向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注入离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掺杂有所述离子的第一区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NMOS区域内注入所述离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NMOS区域内形成所述第一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1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半导体元件
- 下一篇:照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