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体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1203.6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8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04 | 分类号: | H03B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王程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振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晶体振荡器。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器,多采用价格便宜且精准度高的石英晶体为时钟源。石英晶体薄片受到外加交变电场的作用时会产生机械振动,当交变电场的频率与石英晶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振动便变得很强烈,这就是晶体谐振特性的反应。由于该晶体振荡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频率稳定度高等优点,被应用于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中。
但石英晶体是无源器件,需配合振荡电路,才能正常工作。传统的晶体振荡器一般是基于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指互补金属氧化物(PMOS管和NMOS管))技术的,多数简单地采用大电阻,将CMOS反相放大器偏置于互补放大器状态,满足巴克豪斯起振条件,从而驱动石英晶体,产生所需时钟。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这种晶体振荡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其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存在很大的从电源到地的短路电流,因而,功耗比较大,此外,容易受到电源和地的噪声影响,直接影响振荡频率的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体振荡器,可以降低功耗,稳定振荡频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晶体振荡器,包括幅度控制电路、反相放大器、反馈电阻,所述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幅度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幅度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相放大器的电流偏置端,所述反馈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本发明的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本发明的晶体振荡器开始工作时,幅度控制电路先产生起始振荡电流,将反相放大器偏置于增益比较大的状态,使得电路快速起振,同时,振荡的幅度信息反馈到幅度控制电路里,经峰值检测,产生控制信号反向调节振荡电流,使得幅度变大,振荡电流减小,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控制驱动石英晶体的能量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实现了振荡电流的自动控制,因而,不会产生从电源到地的过大的短路电流,降低了功耗,同时,由于石英晶体的能量被稳定在固定的范围,使其不易受到电源和地的噪声影响,稳定了振荡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晶体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晶体振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晶体振荡器的原理图;
图4为图2中的幅度控制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晶体振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微调电容阵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晶体振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晶体振荡器的原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晶体振荡器,包括幅度控制电路10、反相放大器20反馈电阻30,反相放大器20的输出端vout连接幅度控制电路10的输入端vin,幅度控制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反相放大器20的电流偏置端,反馈电阻30的一端连接反相放大器20的输入端,反馈电阻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相放大器20的输出端,其中,反相放大器20包括一接地端,该接地端接地。
上述本实施例的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本实施例的晶体振荡器开始工作时,幅度控制电路10先产生起始振荡电流,将反相放大器20偏置于增益比较大的状态,使得电路快速起振,同时,振荡的幅度信息反馈到幅度控制电路10里,经峰值检测,产生控制信号反向调节振荡电流,使得幅度变大,振荡电流减小,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控制驱动石英晶体的能量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实现了振荡电流的自动控制,因而,不会产生从电源到地的过大的短路电流,降低了功耗,同时,由于石英晶体的能量被稳定在固定的范围,使其不易受到电源和地的噪声影响,稳定了振荡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