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供能量的微管-驱动蛋白运输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61964.1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0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峻柏;贾怡;李洁龄;冯熙云;董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供 能量 微管 驱动 蛋白 运输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自供能量的微管-驱动蛋白运输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激酶制备激酶球,所述激酶球为激酶微米球或激酶纳米球;
(2)按照如下1)或2)的步骤分别制备激酶球-微管复合物或激酶球-驱动蛋白复合物:
1)将所述激酶球分散到链霉亲和素的水溶液中进行吸附,得到链霉亲和素修饰的激酶球,将所述链霉亲和素修饰的激酶球分散到生物素修饰的微管水溶液中,即得到所述激酶球-微管复合物;
2)将所述激酶球分散到酪蛋白水溶液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静置后继续加入至驱动蛋白的水溶液中,即得到所述激酶球-驱动蛋白复合物;
(3)按照如下1)或2)的步骤即得到所述自供能量的微管-驱动蛋白运输体系;
1)将所述激酶球-微管复合物、酪蛋白和驱动蛋白进行混合即得到所述自供能量的微管-驱动蛋白运输体系;
2)将所述激酶球-驱动蛋白复合物和微管进行混合即得到所述自供能量的微管-驱动蛋白运输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酶微米球的粒径为4~1μm;
所述激酶纳米球的粒径为800~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利用模板法、共沉淀法、层层自组装、乳液法或盐析法制备所述激酶球;
所述激酶为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或磷酸甘油酸激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制备所述激酶球的过程中添加聚电解质、蛋白质、多糖、药物或次氮基三乙酸。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所述激酶球的表面连接聚电解质、蛋白质、多糖、药物或次氮基三乙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中,在将所述激酶球分散到链霉亲和素的水溶液中进行吸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激酶球分散到聚烯丙基铵盐酸盐水溶液中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在将所述激酶球分散到酪蛋白水溶液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激酶球分散到聚烯丙基铵盐酸盐水溶液中的步骤。
8.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自供能量的微管-驱动蛋白运输体系。
9.权利要求8所述自供能量的微管-驱动蛋白运输体系在制备纳米器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9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式智能车位锁
- 下一篇:包括具有拉制的闩锁特征部的框架的电磁干扰屏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