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附接组件及减少位置变化和增大刚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2134.0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S.E.莫里斯;J.P.拉瓦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6 | 分类号: | F16B5/06;F16B2/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成城,胡斌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组件 减少 位置 变化 增大 刚度 方法 | ||
1.一种弹性附接组件,包括:
具有底座外表面的第一构件;
从所述第一构件的底座外表面延伸的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其中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中的每个形成为具有中空部分的管状凸起;
具有凹穴部分的第二构件,所述凹穴部分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构件收纳在其中,所述凹穴部分由底座壁和从所述底座壁延伸的至少一个侧壁限定;以及
多个收纳结构,所述收纳结构由所述凹穴部分的底座壁限定,且构造成收纳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其中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构造成在插入所述多个收纳结构中时弹性地变形;
所述弹性附接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部外表面,所述侧部外表面具有构造成接合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部分的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所述弹性附接组件还包括所述第一构件的完全接合位置,其中所述完全接合位置包括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与所述接合部分之间的接触过盈,其中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的变形量总体上相对于彼此平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附接组件还包括所述第一构件的完全接合位置,其中所述完全接合位置包括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与所述多个收纳结构之间的接触过盈,其中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的变形量总体上相对于彼此平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中的各个的周长大于所述多个收纳结构中的各个的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的弹性变形包括形状和形状中的至少一者的回弹性地可逆的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与所述底座外表面整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包括销部分,且其中,所述接合部分包括构造成将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收纳在其中的槽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的周长大于所述槽口结构的周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包括肋条,且其中,所述接合部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外表面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包括远离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外表面成弓形的弓形几何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包括肋条,且其中,所述接合部分包括构造成收纳所述肋条的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包括肋条宽度,所述孔口包括孔口宽度,且其中,所述肋条宽度大于所述孔口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外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多个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外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包括车辆控制台箱,且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车辆控制台壳。
15.一种减小弹性附接组件的位置变化并增大所述弹性附接组件的刚度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构件插入第二构件的凹穴部分中;
使从所述第一构件的底座外表面延伸的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与由所述凹穴部分的底座壁限定的多个收纳结构接合;
在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与所述多个收纳结构接合时使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弹性地变形;以及
针对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执行所述弹性变形的弹性平均,以解决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的位置变化并减少自由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插入所述第二构件的凹穴部分中,直到所述第一构件达到完全接合位置,其中所述完全接合位置包括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与所述多个收纳结构之间沿所述多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凸起中的各个的整个周边的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21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甘草子叶诱导培养基筛选方法
- 下一篇:一种噻苯隆甘草增殖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