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金属电容极板微加速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3417.7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0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唐彬;席仕伟;姚明秋;程永生;李玉萍;王旭光;沈朝阳;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P15/125 | 分类号: | G01P15/1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韩志英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金属 电容 极板 加速度 传感器 | ||
1.一种全金属电容极板微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包括上固定极板(16)、下固定极板(17)、动极板(11);其中,动极板(11)含有锚点(1)、悬臂梁(4)、质量块(5)、上表面动电极(65)、下表面动电极(66)、锚点上键合面(61)、锚点下键合面(62)、上传输电极(63)、下传输电极(64)、框架(12)、引线盘(14);上固定极板(16)含有上限位凸台(81)、上键合面(71)、上引线盘(13)、上基板(2);下固定极板(17)含有下限位凸台(82)、下键合面(72)、下引线盘(15)、下基板(3);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锚点(1)与锚点上键合面(61)、锚点下键合面(62)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的锚点(1)与悬臂梁(4)固定连接;所述的锚点(1)与框架(12)、引线盘(14)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的悬臂梁(4)与上传输电极(63)、下传输电极(64)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的悬臂梁(4)与质量块(5)固定连接;所述的质量块(5)与上表面动电极(65)、下表面动电极(66)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固定极板(16)与上限位凸台(81)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限位凸台(81)与上键合面(71)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引线盘(13)与上基板(2)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固定极板(17)与下限位凸台(82)固定连接;所述的下限位凸台(82)与下键合面(72)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引线盘(15)与下基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动极板(11)与上固定极板(16)、下固定极板(17)分别通过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电容极板微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极板(11)与上固定极板(16)、下固定极板(17)之间的上间隙(101)、下间隙(102)分别通过上限位凸台(81)、下限位凸台(8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电容极板微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极板(11)与上固定极板(16)通过锚点上键合面(61)、上键合面(7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电容极板微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极板(11)与下固定极板(17)通过锚点下键合面(62)、下键合面(7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电容极板微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表面动电极(65)、下表面动电极(66)、锚点上键合面(61)、锚点下键合面(62)、上传输电极(63)、下传输电极(64)、上键合面(71)、下键合面(72)、上固定电极(91)与下固定电极(92)厚度均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34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习英语用的书靠
- 下一篇:一种往铝管中压合含油轴套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