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合有粘合膜的敷料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5857.6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0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金原逸;梁经模;朴昶奭;权重其;徐民基;权五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元比金;金原逸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张英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合有 粘合 敷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合有粘合膜的敷料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层合有粘合膜的敷料及其制造方法,将穿孔有多个贯通孔的粘合膜或穿孔有多个贯通孔的薄膜层合于用于修复创伤的敷料的外侧一面上,可有效防止伤口的损伤,也可加快其治愈速度,此外,可有效地避免二度受伤。
背景技术
伤口的处理作为医学的基础,具有很长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000年开始,使用动物油脂或蜂蜜、棉花而用于治疗伤口。随着历史的发展,伤口的治疗技术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发展。
从1962年动物学家Winter发表了将伤口保持湿润比将伤口进行干燥处理而生成干痂(痂)的方法,更有助于治愈伤口的研究论文之后,一直证明并强调了湿性伤口处理的有效性。在不对伤口分泌出的体液进行脱水处理或进行干燥处理的湿性环境下的伤口愈合(Wet dressing)方法,被证明为当前易于治疗伤口的方法。
理想的敷料必须能保持伤口和敷料之间的湿性环境,具有适当的吸收性及透湿性,并且,防止伤口表面干燥,且不引起周边正常皮肤浸软(溃烂)。并且,具有透气、防止外部细菌的感染等功能,在进行更换时,必须不能因粘在伤口表面而使新生组织等受损伤。此外,可容易观察伤口治愈状态,且无刺激性,容易使用并经济型的,可成为理想的敷料。时至今日,也一直持续努力研发符合全部上述理想条件的敷料。
当前,主要使用的创伤修复用敷料的种类如下所示。利用聚氨酯的泡棉敷料或利用聚氨基葡萄糖等天然高分子的泡棉敷料、由水凝胶、水胶体、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制造的薄膜、由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制造的纤维性结构的无纺布或织物形态的敷料等被经常使用,但实情是仍然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在各种创伤修复用敷料中,泡棉形态的敷料最为常用,按形态分类显示该产品的最大的问题。
首先,对于聚氨酯泡棉敷料,分为:由泡棉本身构成的泡棉敷料;在伤口表面接触层上形成有粘合剂层的自粘性敷料;带有粘合膜的自粘性敷料等。在此,对于由泡棉本身构成的泡棉敷料,因初期的渗出物吸收能力或吸收速度优秀,其中也最为常用。
对于渗出物大量产生的初期伤口,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在渗出物减少且伤口变得干燥的中期及后期,构成泡棉敷料的泡棉的一部分因粘在伤口上,而留下成为副产物,存在去除的问题,有时会发生新生成的新的组织的一部分因粘在泡棉敷料上而脱落的问题。
近来,开发并使用将丙烯酸类或有机硅类粘合剂等形成于泡棉的伤口表面接触层,而改善上述问题的敷料。该伤口表面接触层上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丙烯酸或有机硅粘合剂,具有有效使用于轻微伤口等优点。与其相关,参照现有技术时,在韩国注册专利10-1073048号中提到了:将添加有机硅粘合剂、丙烯酸粘合剂、反应抑制剂等配合的粘合剂在泡棉敷料的伤口表面接触层上形成为20~95μm厚度,提高便利性的产品的技术。
但,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因必须将粘合层形成于表面接触层正面,虽然适合用于产生少量渗出物的外科伤口等,但对于产生如烧伤或褥疮等大量渗出物,且粘度大的渗出物的伤口,使用上存在限制。
并且,还存在了如下问题:将粘合剂直接涂敷于多孔性结构的泡棉敷料上时,很有可能堵塞供吸收渗出物的气孔,且粘合剂等渗透于该气孔之间,由此,大量使用超出需要的粘合剂,增加了制造成本。
此外,对于仅由泡棉本身制造的敷料,也介绍了:为了从伤口表面拆掉泡棉,或使新长出的新生组织不因拆掉泡棉而被提起来,对物理穿孔的薄膜施加热和压力,而使其层合于泡棉敷料的伤口表面接触层,而制造的产品。
但存在有如下问题:该制造工艺比较繁琐,且并非同时层合穿孔的薄膜和泡棉敷料的技术,从而,增加制造成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第10-1073048号(2011.10.12,公告)'粘性优秀的聚氨酯泡棉敷料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所述的现有问题而研发,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层合有粘合膜的敷料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创伤修复用敷料的伤口表面接触层的外面层合穿孔有多个贯通孔的粘合膜,能够有效地防止伤口的损伤,也加快其治愈速度,而且,可有效地防止二度受伤。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技术解决方案。
首先,本发明的敷料,其特征在于:由供吸收渗出物的吸收体;及层合于其上面的保护薄膜构成,在所述吸收体的底面层合有垂直形成多个贯通孔的粘合膜,所述粘合膜的底面形成有剥离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元比金;金原逸,未经株式会社元比金;金原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5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