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5897.0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7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万斌;万岭;涂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1/26 | 分类号: | B65G5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丰慧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计 前置 工作站 | ||
一款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在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上,装有旁漏管、发送管,旁漏管下口与S管下口成90度加角,发送管下管口与S管下管口180度加角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接收时,传输瓶从S管上口进入,S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旁漏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与主管道相接,传输瓶进站时无撞击,在下框架板中心线同半径设有二个管口,靠后的管口是该站下方出入管口,靠前的管口是该站落瓶管口,待机位置的3号磁钢安装在旋转体下板上,与S管下口安装在同一块板上,无论S管下口因何种原因发生偏移,都无法改变3号磁钢与S管下管口的角度,可确保待机位置S管下管口与框架板下管口准确的同心度,是一款高可靠性结构的前置式工作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有关于一款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中的前置式全功能工作站设备结构。
技术背景
在气动管道物流系统中,三向转接机常采用S管单管旋转结构,利用偏心旋转实现零口至1、2、3管口的分管传输,由于旋转体利用S管零口定位在框架上板孔中旋转,其结构非常稳定,设备调试只需调准旋转体S管下口与框架板1-3口的准心度,调试变得非常简单,运行可靠性很高,在物流传输系统中用三向转接机可设计为下置式终端工作站,也有直接设计用在下置式通过站上使用。
现有的产品10如图1所示,管道物流传输系统用三向转接机设计成下置通过式工作站其包括上框架板11、下框架板12、S弯管 13、直流电机14、操作面板15、位置传感器16、红外传感器17、外壳18、支撑杆19。
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三向转接机,由S弯管13组成的旋转体,上管位置外装有一齿轮133,是驱动旋转体旋转的被动轮,上框架板 11上方装有三个位置传感器16,和直流电机14,直流电机14轴上装有驱动齿轮141,与旋转体S弯管13上管位置的被动齿轮133对应平面线安装,旋转体S弯管13下管的固定板132的偏心孔插在下框架板12的轴杆124上,旋转体S弯管13上下管口外装有密封装置134、135,由S弯管13组成的旋转体通过支撑杆19固定在上下框架板11、12之间。
下置式通过站虽然通过软件做辅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采用三向转接机做通过站,其该站下方3个口都承担了各自的分工:即1号口发送、3号口通过、2号口接收,因此,在接收时,传输瓶进站无密闭气垫位,虽然通过软件辅助处理,但仍然造成接收时传输瓶对工作站的冲击。2、采用此结构设计的通过站,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均都存在空气交叉,易造成空气二次污染,这点是致命的缺陷,不可以在医院使用。
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工作站采用三向转接机结构,却实现了前置站的功能,避免了单一S管做通过站存在的缺陷,品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一款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由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安装在上下框架板中间,经4根支撑杆固定组成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框架结构,其特征是,在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上,安装有旁漏管和发送管,发送管口设计有电动门,站内装有操作面板、直流减速电机、红外传感器和磁位置传感器。
旋转体上的S管是该工作站传送物品的通道,上部的0管口是旋转体的轴心,又是该工作站上出入口,下管口与上管口偏心设计,下安装板上的轴孔中心线与上部的0管口中心在同一轴心上,S 管固定在旋转体的上下安装板上。
S管下口、旁漏管下口和发送管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当S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时,旁漏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当旁漏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时,S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5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频等额输粉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力吸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