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甘茶酚E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6246.3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6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锋;杨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1/76 | 分类号: | C07D31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甘茶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种提取甘茶酚E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茶酚E(Thunberginol E),mp.216-217℃,分子式为C16H14O6,分子量为302.28,结构式为:
甘茶酚E是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甘茶 Hydrangea macrophylla Seringe var.thunbergii Makin的叶分离得到一种异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甘茶酚E具有抗变态反应活性,对致敏的豚鼠支气管呈抗变态作用,对S.D.反应和化合物48/80致敏的IC50(μM)分别为37和85,在100μM时,组胺释放抑制率为97.9%;具有抗菌活性,对核粒梭(形杆)菌的MIC为30ppm,对黑色素拟杆菌的MIC为50ppm。
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工业化制备甘茶酚E的生产工艺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取甘茶酚E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取甘茶酚E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甘茶叶为原料,切成段状,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在转速为18000rpm条件下保持3-5min后,过40目筛备用;
(2)原料按照料液比1:12-16(g/mL)的比例加入乙醇水溶液后,再加入0.5%的纤维素酶,在超声功率700W、45℃条件下酶解60-90min,得到酶解原料;
(3)将酶解原料投入加入闪式提取器中,进行闪式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
(4)将所得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干法上样至高压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溶剂系统梯度洗脱,收集甘茶酚E流分,减压浓缩,冷却析晶,得粗晶;
(5)将粗晶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甘茶酚E结晶。
所述步骤(2)中乙醇水溶液体积百分比为85%。
所述步骤(3)中闪式提取电压为150V,提取时间为3-5min。
所述步骤(4)中所述高压硅胶柱层析,硅胶目数为200目,耐压35MPa,柱内径为250mm,层析柱径高比为1:10。
所述步骤(4)中所述氯仿-甲醇的体积比为1:1-1:13。
所述步骤(5)中所述丙酮为90-100%的丙酮水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操作简单,耗时短,得率高,易规模化生产;采用高压层析柱,上样量大,生产周期短,分离度好,产品纯度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甘茶叶为原料,切成1cm左右段状,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在转速为18000rpm条件下保持5min后,过40目筛备用,称取1kg,按照料液比1:12(g/mL)的比例加入85%乙醇水溶液后,再加入0.5%的纤维素酶,在超声功率700W、45℃条件下酶解70min,得到酶解原料,加入闪式提取器中,提取电压为150V,提取时间为3min,进行闪式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提取液浓缩干燥后得到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干法上样至高压硅胶(硅胶目数为200目)柱层析纯化,耐压35MPa,柱内径为250mm,层析柱径高比为1:10,氯仿-甲醇按体积比为1:1、1:6、1:13梯度洗脱,收集甘茶酚E流分,减压浓缩,冷却析晶,得粗晶,粗晶用90%丙酮重结晶得到甘茶酚E,含量为95.2%。
实施例2:
以甘茶叶为原料,切成1cm左右段状,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在转速为18000rpm条件下保持3min后,过40目筛备用,称取1kg,按照料液比1:16(g/mL)的比例加入85%乙醇水溶液后,再加入0.5%的纤维素酶,在超声功率700W、45℃条件下酶解90min,得到酶解原料,加入闪式提取器中,提取电压为150V,提取时间为5min,进行闪式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提取液浓缩干燥后得到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干法上样至高压硅胶(硅胶目数为200目)柱层析纯化,耐压35MPa,柱内径为250mm,层析柱径高比为1:10,氯仿-甲醇按体积比为1:1、1:7、1:13梯度洗脱,收集甘茶酚E流分,减压浓缩,冷却析晶,得粗晶,粗晶用100%丙酮重结晶得到甘茶酚E,含量为94.8%。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6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防雾剂
- 下一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