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7048.9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0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李璐;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31/496;A61K47/34;A61P2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立哌唑缓释微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缓释微球包含阿立哌唑和生物可降解的药用高分子材料PLGA,其中,所述PLGA的乳酸和羟基乙酸的比例为75~50:25~50,分子量为25000~35000道尔顿,阿立哌唑与PLGA的投料重量比为1:1~20,阿立哌唑占微球总重量的3.01~21.09%。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其药物包封率高,载药量大,微球表面光滑圆整,30天释放药物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大精神障碍类疾病,至今病因仍未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病程多迁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显示,终身患病率高达13‰,每年新发病例,及年发病率大概为0.22‰。一旦患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终身不间断的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1)疗效有局限性,不是对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2)不良反应相对较大,(3)不能全面治疗病态的所有症状,仅对阳性症状效果好,对核心的阴性症状作用微小,(4)患者的特殊性,用药的依从性不好,常常漏服或拒服。因此,该药物领域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抗精神病药的疗效,降低锥体外系副作用等不良反应,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第3代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aripiprazole)的出现,在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阿立哌唑(aripiprazole)是一种二氢喹啉酮类抗精神病药。它在化学结构式和药理作用机制上均不同于其他抗精神病药,是继第1代抗精神病药(FGA)、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之后,对精神障碍治疗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药,又称之为“第3代抗精神病药(TGA)”。阿立哌唑不但能部分激动多巴胺D2受体使多巴胺信号达到稳定正常水平,而且也是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和5-HT2A受体的拮抗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强迫症、老年性痴呆与儿童抽动障碍等疾病。自1988年阿立哌唑被发现,经历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表明,阿立哌唑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及耐受性好等临床特性。美国FDA 2002年11月15日首次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由于其疗效好、副作用相对轻微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批准上市的阿立哌唑给药剂型有口服片剂、口服溶液、胶囊、注射剂和注射用混悬剂。普通口服剂型与注射剂患者需每天定时服药或注射,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多数精神病患者都不能够按时有规律的给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普通剂型的依从性低,经常漏服拒服药物甚至中断治疗,导致病患者病情恶化或再入院,加重患者和家人的精神负担乃至经济负担。而注射用微球的粒径可控性较阿立哌唑混悬剂强,释放更稳定,并且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PLGA作为微球的载体材料,药效与安全性都大大增强。
CN101742989B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其中核包含固态的阿立哌唑,并且壳包被核的全部或大部分表面,且包括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其中所述的聚合物是聚乳酸或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其中阿立哌唑的量为55至95的重量百分比,平均粒径为20~150μm,壳平均厚度为0.5~20μm并且在2个月以上的时间内释放阿立哌唑。经研究发现,CN101742989B所载明技术方案虽然药物投料量占55~95%,但其为有壳微球,制备技术较复杂,且体缓释时间在2个月以上,虽然有较高的载药量,但大量药物包在壳里,一次性注射药物释放维持2个月以上,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很难及时控制等安全性问题。
为解决上述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明了阿立哌唑注射用缓释微球,采用生物相容性好、能够很快降解的PLGA为骨架的高分子材料,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选用分子量为25000~35000道尔顿的PLGA,其载药量高,缓释时间30天释放药物90%以上,安全性较强,从而改善了阿立哌唑上述缓释微球制剂的不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7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