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直径浮选柱中矿旋流装置及尾矿旋流出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7254.X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3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梁吉军;史晓晖;任智德;吕凤新;李志胜;张洪磊;王国珍;陈超;马达昌;齐丽丽;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14 | 分类号: | B03D1/14;B04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浮选 柱中矿旋流 装置 尾矿 流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直径浮选柱中矿旋流装置及尾矿旋流出料装置,属于浮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浮选柱中矿旋流装置应用在大直径浮选柱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在柱体侧壁附近中矿浆逆流碰撞机会少,中矿旋流浮选效果差。
目前所使用的浮选柱尾矿出料装置技术相对成熟,主要结构是在柱体底部侧壁上直接连接一个或两个出料管,依靠柱体矿浆自身压力自流到尾矿桶排出。该结构应用在大直径浮选柱上,一方面底部出料管容易堵塞;另一方面,柱体底部尾矿存在“死区”,部分尾矿不能及时排出,直接影响浮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直径浮选柱中矿旋流装置及尾矿旋流出料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浮选柱中矿旋流装置及尾矿旋流出料装置,由柱体、上锥筒、中间锥筒、下锥筒、中矿入料管、底锥、尾矿出料管、尾矿排料桶组成;上锥筒与中间锥筒上方连接,下锥筒上方与中间锥筒下方连接,下锥筒下方与柱体连接,中矿入料管与柱体连接,尾矿出料管一端与柱体及底锥连接,尾矿出料管另一端与尾矿排料桶连接。
所述的上锥筒的主要作用:旋流上升的中矿浆在上锥筒的导向作用下,向柱体侧壁扩散,与下降的中矿浆充分逆流碰撞矿化,提高了浮选精矿的回收率,旋流浮选效果好。
所述的中矿入料管,沿一定的切向夹角及仰角与柱体壁连接。所述的中矿入料管的主要作用:按一定压力、一定角度从中矿入料管均匀喷射出来的中矿浆经发散后,一部分喷射到中间锥筒内壁上,形成旋流浮选,使较轻的颗粒迅速上升,并使较重的颗粒迅速下降至柱体底部成为尾矿,提高了分选效率;另一部分矿浆经上锥筒导向后直接喷射到柱体侧壁上,与下降的中矿浆充分逆流碰撞矿化,进一步提高了浮选精矿的回收率,旋流浮选效果好。
所述的底锥的上开口与柱体壁连接下开口与柱体底板连接。所述的底锥的主要作用:减少底部储存面积,提高尾矿的储存高度,便于尾矿及时排出;底锥安装在中矿入料管的下侧,按一定角度螺旋下降至柱体底部的尾矿,在底锥上形成旋流状态,解决了柱体底部尾矿“死区”问题。
所述的尾矿出料管,沿一定的切向夹角及仰角与底锥连接。其主要作用:尾矿出料管按仰角与底锥连接,解决了尾矿出料管堵塞问题;尾矿出料管沿切向夹角与底锥连接,尾矿出料管入口轴线方向与旋流状态的尾矿旋流方向一致,尾矿靠柱体矿浆自身压力自流到尾矿桶及时旋流排出,并形成旋流通道,进一步解决了尾矿出料管堵塞问题及柱体底部尾矿“死区”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中矿旋流浮选效果好;尾矿及时排出,解决了尾矿出料管堵塞问题及柱体底部尾矿“死区”问题。
附图说明
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体,2-上锥筒,3-中间锥筒,4-下锥筒,5-中矿入料管,6-底锥,7-尾矿出料管,8-尾矿排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中矿浆通过中矿入料管5进入柱体1的底部,沿下锥筒4发散后,一部分喷射到中间锥筒3内壁上,较轻的颗粒迅速上升,较重的颗粒迅速下降至柱体底部成为尾矿,在底锥6上形成旋流状态,并通过尾矿出料管7自流至尾矿排料桶8及时旋流排出;另一部分矿浆经上锥筒2喷射到柱体侧壁上,与下降的中矿浆充分逆流碰撞矿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72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催化活性抗积碳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定位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