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肟酯系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性组合物、滤色器和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7782.5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0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水上润二;田中俊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7D409/06;G03F7/027;G03F7/004;G02B5/20;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肟酯系 化合物 聚合 引发 组合 滤色器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国际申请号是PCT/JP2007/073560,国际申请日是2007年12月6日,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0780040202.7,进入中国的日期为2009年4月28日,发明名称为“肟酯系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性组合物、滤色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光聚合引发剂有用的肟酯系化合物和含有该肟酯系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及其用途。
含有本发明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对于光学滤色器的制造是有用的,所述光学滤色器是用于例如彩色电视机、液晶显示元件、固态摄像元件和相机等的光学滤色器。含有本发明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特别具有高感光度且分辨率优异,所以能够制造高精细且高遮光性的黑底(Black Matrix。以下有时简称为“BM”)。通过使用这样的光聚合性组合物,能够实现高精细且高品质的滤色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肟酯系化合物是高感光度的光聚合引发剂,所以其并不限于BM用、滤色器的像素形成用途等,还可利用于光间隔物、肋栅(rib)(液晶分割取向突起)等不使用着色材料的透明光聚合性组合物,其应用技术领域广泛。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颜料的滤色器的制造法,已知有染色法、电沉积法、喷墨法、颜料分散法等。
颜料分散法中,通常在利用分散剂等分散颜料而形成的颜料分散液中添加粘合剂树脂、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性单体等,形成光聚合性组合物,将该光聚合性组合物涂布到玻璃基板上,干燥后使用光掩模进行曝光,并进行显影,由此形成着色图案, 其后通过对其加热来固定图案而形成像素。各颜色分别重复这些工序而形成滤色器。
被用于滤色器的图像形成的光聚合性组合物要求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与基板的密合性、低显影残渣等特性。近年需要色浓度高的像素、光学浓度高的树脂黑底层,光聚合性组合物中的颜料、炭黑等着色材料的含量趋于增高。若着色材料的含量增加,则存在上述的分辨率、与基板的密合性、显影性等变差的问题,不仅生产率降低,而且还变得不能得到滤色器所要求的精度、可靠性。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措施之一,为了提高光聚合性组合物对固化用照射光的感光度,人们提出了各种光聚合引发剂。例如有文献提出了使用特定的肟酯化合物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技术(参见专利文献1~5)。
为了应对进一步提高色浓度、遮光性和提高制造效率的要求,需要感光度更高的光聚合引发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00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35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WO02/100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06/018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367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聚合引发剂,其能够以光刻法容易地形成薄膜状的高遮光性图案,并且能够实现具有足够的感光度和分辨率的光聚合性组合物。通过使用含有该光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能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制造滤色器的树脂BM。使用了由本发明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等显示能力优异。
近年来,为了实现滤色器所要求的“高浓度”(即,较高的色浓度、遮光性),需要提高所使用的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材料浓度。但是,当提高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材料浓度时,着色组合物的透光性降低。为了维持、提高成像性能,需要感光度更高的光聚合性材料。
另外,通常,对于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的光间隔物、肋栅用感光性组合物以及使用光聚合性材料的光聚合性组合物来说,对高精度、低成本的制造技术的要求也 同样提高了,人们需要感光度更高的光聚合性成像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感光度更高的光聚合性组合物。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光聚合效率的特定结构的肟酯系化合物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并进一步组合具有羧基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作为有机粘合剂,从而能够实现所述目的。
所述特定的肟酯系化合物其本身是新的化合物,并且,无论是否存在着色材料,作为优异的光聚合引发剂均是有效的。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实现的,其要点如下。
本发明的光聚合引发剂的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肟酯系化合物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7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