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甲酸电氧化的Sb修饰型Pd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8052.7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巧霞;王龙龙;曹晓璐;王亚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644 | 分类号: | B01J23/644;H01M4/9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甲酸 氧化 sb 修饰 pd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甲酸电氧化的Sb修饰型Pd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作为很有应用前景的绿色能源,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相比较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电动势。作为一种液体燃料,甲酸具有比甲醇较低的毒性,其对质子交换膜的渗透能力也较小。不仅如此,甲酸储存简单,可通过生物质转换获得,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燃料,最重要的是在甲酸分子中不存在C-C键,电氧化动力学速度快,能实现高效的能量转化。
Pt对甲酸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甲酸在Pt上的电氧化是一个双路径过程,即直接电氧化和间接电氧化。直接电氧化是一个脱氢的过程,产物是CO2,而间接电氧化是脱水的过程,产物是CO,CO是有毒的中间物种,能吸附在Pt表面,很容易占据Pt表面的活性位,极易使Pt中毒。因此在实际应用中,Pt不是最佳的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据文献报道,甲酸在Pd上可直接发生脱氢反应生成CO2,因此Pd对甲酸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但是如何提高催化活性和抗中毒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面向甲酸电氧化的Sb修饰型Pd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直接用做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面向甲酸电氧化的Sb修饰型Pd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利用Sb在Pd表面上自发不可逆沉积,在Pd基底表面上修饰Sb以改善Pd表面结构,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1)制备Pd膜:将玻碳电极在麂皮上打磨成镜面,再在0.1M HClO4中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清洗,之后在Pd镀液中沉积钯;
(2)制备Sb修饰型Pd膜电极:将新制备的Pd膜在酒石酸锑钾及抗坏血酸中浸没30s,即完成对Pd膜的修饰,制备得到面向甲酸电氧化的Sb修饰型Pd膜催化剂。
步骤(1)中所述的电化学清洗采用以下步骤:
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网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其组装成三电极体系,电解质溶液为0.1M HClO4,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玻碳电极进行扫描,扫描范围:0~1.0V vs.SCE,扫描段数:50段,扫速:0.1V/s。
步骤(1)中所述的沉积钯采用以下步骤:
以已经电化学清洗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网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其组装成三电极体系,电解质溶液为5mM PdCl2+0.1M HClO4,先测量此体系的开路电位(OCP),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沉积Pd膜,电位扫描范围:-0.15~OCP vs.SCE,初始扫描极性:负,扫描段数:31段,扫速:0.05V/s。
步骤(2)中所述的酒石酸锑钾的浓度为0.01-10mM。
步骤(2)中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浓度为1-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可制备抗CO中毒能力更好的催化剂。由于在酒石酸锑钾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使得Pd膜电极的开路电位负移,此电位与Sb的UPD电位接近,因此,短时间内在Pd膜上可以获得相当高的Sb覆盖度,有利于对Pd膜表面进行修饰。在甲酸电氧化过程中,利用“第三体效应”和“电子效应”,Sb的修饰使催化剂表面具有含氧物种,促进OH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在低电位下氧化CO中间产物,从而释放Pd的活性位,提高催化稳定性和抗中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Pd膜在0.1mM酒石酸锑钾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图。
图2是修饰前后的Pd膜在0.5M H2SO4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
图3是修饰前后的Pd膜上预吸附单层CO在0.5M H2SO4溶液中的溶出伏安曲线。
图4是修饰前后的Pd膜催化甲酸电氧化的线性伏安曲线。
图5是修饰前后的Pd膜在0.5M H2SO4+0.5M HCOOH中的电流时间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脐带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包含温度传感器的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