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内检测器里程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8458.5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8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刚;吴振宁;冯健;刘金海;张化光;马大中;周坤;高亮;黄珊;许相凯;卢森骧;屈纯;刘喆;王一;张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检测器 里程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检测器里程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输油管道的增多和管道铺设距离的增长,油气管道在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状况下易产生裂纹、蚀坑、管壁变薄等现象,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而开展长输管道的内部缺陷检测十分必要。腐蚀缺陷的准确定位是管道内检测的关键技术,而精确的里程测量则是腐蚀缺陷准确定位的重要保证。
目前,对管道的里程测量已经具有较好的实时检测技术,但缺乏系统的、高精度的检测装置。尤其是在微小缺陷的检测系统中,要求较高的采样频率和较小的采样间隔,才能保证对微小缺陷的检测及高精度的缺陷定位,这就要求对管道的里程测量必须精确和准确。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强抗干扰性、实时检测的、高精度的里程测量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内检测器里程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内检测器里程测量装置,安装在管道内检测器上,包括:磁场传感器单元、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和中央处理单元;
所述磁场传感器单元包括多个磁场传感器;所述磁场传感器单元中的每个磁场传感器用于对准每个里程轮,随着每个里程轮的运动,捕捉每个里程轮的磁场变化并输出脉冲电信号至信号调理模块;
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脉冲电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并送至A/D转换模块;
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对从信号调理模块接收到的脉冲电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传送至中央处理单元;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包括时序控制模块、滤波处理模块、里程轮异常判断模块、管道弯道判断模块和里程信号智能优选模块;
所述时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A/D转换模块的各通道的转换顺序;
所述滤波处理模块用于接收A/D转换模块传送的数字信号,并对该数字信号进行二次滤波,并将滤波后的数字信号分别送至里程轮异常判断模块和管道弯道判断模块;
所述里程轮异常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里程轮当前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同时,分别将接收的各路脉冲信号及各里程轮的当前工作状态送至里程信号智能优选模块;
所述管道弯道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各路脉冲信号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判断当前管道是否在转弯,并将判断结果送至里程信号智能优选模块;
所述里程信号智能优选模块用于根据从里程轮异常判断模块接收的各路脉冲信号及各里程轮的当前工作状态、从管道弯道判断模块接收的当前管道的转弯信息和从管道内检测器接收的管道内检测器当前的姿态信息,利用智能优选算法选择当前最优里程脉冲信号并输出,且根据该最优里程脉冲信号计算管道内检测器里程。
采用所述的管道内检测器里程测量装置获取管道内检测器里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实时检测各路里程轮转动引发的磁场变化,并采集到与各路里程轮的磁场变化相对应的脉冲电信号;有n路里程轮,即采集到n路脉冲电信号;
步骤2:对步骤1得到的各路脉冲电信号分别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
步骤3:对步骤2处理后的脉冲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步骤4:对步骤3模数转换后的数字脉冲信号进行二次滤波处理;
步骤5:根据二次滤波处理后的数字脉冲信号进行里程轮异常判断和管道转弯判断;
步骤5.1:里程轮异常判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1:设定阈值λ;
步骤5.1.2:在N个连续等时间段,分别计数各路脉冲信号的脉冲数,并找出每个时间段的最大脉冲数及其对应的脉冲信号;
步骤5.1.3:将每个时间段的各路脉冲信号的脉冲数分别与相应的最大脉冲数做比较,得到(n-1)*N个脉冲数差i为第i路脉冲信号,j=1,2,…,(n-1)*N;
步骤5.1.4:将每个时间段的(n-1)*N个脉冲数差逐一与阈值λ比较;
步骤5.1.5:如果第i路里程轮在每个时间段的(n-1)*N个脉冲数差均大于阈值λ,则标记第i路里程轮异常;否则,标记第i路里程轮正常;
步骤5.2:管道转弯判断;
步骤5.2.1:构建管道弯道半径计算公式;
将管道弯道处的内侧管壁与外侧管壁视为两个同心圆,则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