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不联网门禁系统和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70875.3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3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智慧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联网 门禁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门禁系统通常由身份识别器、门禁控制器、开锁器及管理软件组成,工作原理是来访者出示自己的身份标识(如IC/ID卡、指纹、面部等),门禁系统对其出示的身份标识进行身份识别和权限确认,身份识别通过后,门禁系统开通相应的门禁。随着技术的发展,衍生出:非接触RFID卡 (IC/ID卡 ) 门禁系统,指纹识别门禁系统、面部识别门禁系统等。
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门禁系统都需要与门禁设备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操作,无法实现远距离感应开启门禁,不方便用户使用,尤其是用户在通过门禁系统时携带很多东西的场景尤其不便。
RFID卡门禁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感应开门,这类系统需要大功率的天线和读卡器,通常此类设备成本较高,且支持远距离感应识别的RFID卡通常为有源RFID卡,一段时间内需要更换电池,也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尤其是用户忘记带RFID门禁卡时,根本无法开启门禁。
新兴的联网门禁系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发起门禁身份识别、验证操作,进而完成门禁通行。实际应用场景上,有很多环境不具备联网条件,当前技术方案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不联网门禁系统,用户通过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与不联网门禁单元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发起开启门禁单元操作。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不联网门禁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装置、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和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装置与移动终端通过网络相连,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和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云端服务器装置设有用于存储用户门禁权限及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属性信息的第一存储模块,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包括用于发送无线信号并能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信息交互的第二无线模块和用于处理移动终端的开门请求消息并对请求进行权限认证、执行相应的门禁操作的第二处理模块;移动终端包括用于检测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的无线信号并能与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进行无线信息交互的第三无线信号模块和能够按设定的交互流程向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发送开门请求消息的第三处理模块。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WIFI或蓝牙连接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不联网门禁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移动终端从云端服务器装置获取用户的门禁权限信息及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的属性信息;
S102、移动终端与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交互,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S103、移动终端通过已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向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发送开门请求;
S104、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验证移动终端的开门请求并执行相应的门禁权限操作。
所述步骤S101中,门禁权限信息及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属性信息包含移动终端与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开门消息交互流程及密钥认证所需的全部信息。
所述步骤S102中,作为一种优选,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周期性发送无线广播消息;
所述步骤S102中,作为一种优选,移动终端按照频点或无线信道属性检测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的无线广播消息。
所述步骤S102中,移动终端结合位置信息进行无线广播消息检测,只有当接近某一位置时才启动不联网门禁单元的无线广播消息检测。
所述步骤S102中,移动终端与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需要进行认证鉴权操作,移动终端认证鉴权操作所需信息在步骤S101中从服务器获取。
所述步骤 S103中,作为一种优选,移动终端与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加密,移动终端向不联网门禁单元装置发送的开门请求加密。
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不联网门禁系统,用户可以只携带移动终端而不需要刷卡或通过其它生物身份识别等手段使用门禁系统,也不需要门禁系统联网,让用户使用更便捷;较于联网系统,节省了大量网络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不联网门禁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不联网门禁实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智慧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智慧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0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验证控制的开关组件
- 下一篇:一种基于RFID感应的警示门锁装置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