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性驱动LED的温度补偿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1264.0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宏;张建刚;许高潮;韩天宇;张波;任敏;张金平;高巍;郭绪阳;杨力;汪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驱动 led 温度 补偿 电路 | ||
1.一种线性驱动LED的温度补偿电路,包括过温关断模块、参考电压模块、温度补偿模块、温度采样模块和LED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算放大器、驱动管MN和电阻R;其中,温度采样模块采样LED模块的温度,其输出端接温度补偿模块的输入端;温度补偿模块和参考电压模块的输出电压相加后接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接驱动管MN的源极,其使能端EN接过温关断模块,其输出端接使能管MN的栅极;LED模块的正极接电源VDD,其负极接开关管MN的漏极;开关管MN的源极通过R后接地G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驱动LED的温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关断模块由PMOS管PM1、PM2、PM3、PM4,NMOS管NM1、NM2、NM3、NM4、NM5,三极管NPN1、电阻R1、反相器INV构成;其中,PM1、PM2、PM3、PM4的源极接电源VDD;PM1的栅极与漏极互连,其栅极接PM2的栅极,其漏极接NM2的漏极;NM2的源极接地GND;NM2、NM1、NM3、NM5的栅极互连;NM1的源极接地GND,其漏极与栅极接外部电流源I_BIAS;PM2的源极接电源VDD,其漏极接反相器INV的输入端和三极管NPN1的集电极;三极管NPN1的发射极接地GND,其基极接PM3的漏极,其基极还通过R1后接地GND;PM3的源极接电源VDD,其栅极接PM4的栅极;PM4的源极接电源VDD,其栅极与漏极互连,其漏极接NM4的漏极和NM3的漏极;NM4的栅极接反相器INV的输出端,其源极接NM5的漏极;NM5的源极接地GND;NM3的源极接地GND;
所述温度采样模块由NTC热敏电阻R14和电阻R13构成;其中,电源VDD通过R13后接R14的一端;R14的另一端接地GND;
所述温度补偿模块由PMOS管PM5、PM6、PM7、PM8、PM9、PM10、PM11、PM12、PM13、PM14,电阻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构成;其中PM5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PM7的栅极和PM6的漏极,其漏极接PM6的源极;PM7的源极接电源VDD,其漏极接PM8的源极;PM8的栅极接PM6的栅极,其漏极接PM9和PM10的源极;PM6的漏极通过R2后接NM6的漏极,其漏极通过R2后还接其栅极;NM6的栅极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其源极依次通过R3和R4后接地GND;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参考电压模块输出的参考电压Vref,其负相输入端接NM6的漏极,其负相输入端还依次通过R3和R5后接NM5的漏极;NM5的源极接地GND,其栅极接NM7的栅极;NM7的栅极与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GND,其漏极接PM9的漏极;PM9的栅极接R14的一端;PM10的栅极通过R6后接电源VDD,其栅极通过R7后接地GND,其漏极接NM8的漏极;NM8的栅极与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GND;PM11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PM12的栅极,其漏极接PM13的源极;PM12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PM14的漏极,其漏极接PM14的源极;PM13的栅极接PM14的栅极,其漏极依次通过R8和R10后接地GND;PM14的漏极通过R9后接NM10的漏极和PM13的栅极;NM10的栅极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其源极通过R11后接地GND;第二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通过R3后接NM6的源极,其负相输入端接NM10的源极;第三运算放大器的使能端接反相器INV的输出端,其正向输出端通过R8后接PM13的漏极,其负相输入端通过R12后接地GND,其输出端接驱动管MN的栅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性LED电路的温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由PMOS管PM15、PM16、PM17、PM18、PM19、PM20、PM21、PM22、PM23、PM23、PM24、PM25、PM26,NMOS管NM12、NM13、NM14、NM15、NM16、NM17、NM18、NM19、NM20,电阻R15和电容C1构成;其中,PM15、PM16、PM19、PM20、PM24、PM25、PM26的源极均接电源VDD;PM15、PM16、PM19、PM20的栅极互连;PM15的漏极和栅极互连,其漏极接外部电流源I_bias;PM16的漏极接PM17和PM18的源极;PM17的栅极为运算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其漏极接NM12的漏极;PM18的栅极为运算放大器1的负相输入端,其漏极接NM13的漏极;NM12的漏极和栅极互连,其栅极接NM13的栅极,其源极接地GND;NM13的源极接地GND;PM19的漏极接PM21和PM22的源极;PM21的栅极接NM13的漏极,其漏极接NM14的漏极;NM14的漏极和栅极互连,其栅极接NM17的栅极,其源极接地GND;PM22的栅极接PM23的漏极,其漏极接MM15的漏极;NM15的漏极和栅极互连,其源极接地GND;PM20的漏极接PM23的源极;PM23的漏极接PM22的栅极和NM16的漏极,其栅极接基准电压V_ref;NM16的漏极和栅极互连,其源极接地GND;PM24和PM25的栅极互连;PM24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漏极接NM17的漏极;NM17的源极接地GND;PM25的漏极依次通过电容C1和电阻R15后接PM21的栅极;NM18的源极接地GND,其漏极接NM19的漏极;NM18的漏极和PM25的漏极连接作为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NM19的源极接GND,其栅极接PM26和NM20的漏极;PM26的栅极和NM20的栅极相连作为第一运算放大器的使能端EN;NM20的源极接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12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茶梗粉的环保丙烯颜料及其制备
- 下一篇:一种阳极钢爪保护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