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废水的电混凝脱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72069.X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3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皮科武;张会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废水 电混凝 脱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废水的电混凝脱色方法,属于印染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分子絮凝剂越来越多地用于水处理领域,由于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后,絮体沉速较大,所产生的污泥较密实,且投药量较无机盐絮凝剂少,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国内大多数水厂中高分子混凝剂的使用仍然以聚合铝盐PAC及聚合硫酸铁PFS等为主。
电混凝能在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实现在线电解生产高效絮凝剂,并以高度自动化的方式控制和即时添加到印染废水中。
1975日本年以金属铝为原料,用电解法制出了聚合氯化铝,但其电解过程能耗高,电极极化现象十分明显,导致电解过程无法长时间持续进行。
隔膜选择性电解法是日本旭化成公司等单位的专利。这种方法以三氯化铝为原料,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和水的电解原理,使三氯化铝溶液逐步被碱化,从而获得聚合铝溶液。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霄、刘鸿志对电解法制备高效聚合氯化铝絮凝剂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工艺研究,他们采用金属铝为原料用直流电进行电解,电解液采用微酸性氯化钠溶液和三氯化铝溶液,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该课题组的研究所采用的电解电源为普通电源,即电极方向不随时间的改变而自动倒换,因此,其电极极化现象十分明显,电解效率很低,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因此,该课题组只在2008年前对电解合成PAC等絮凝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往后再也没有用电解的方法对PAC进行合成研究。
目前电解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因为没有解决制备过程中电极极化和合理高效的反应器结构等关键的问题,因此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应用。现有的电解制备方法及研究专利基本上是以传统的电絮凝和传统絮凝剂为理论基础,依然停留在比较粗放的初级阶段。从制备原理上考虑现有的絮凝剂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传统的电化学合成PAC絮凝剂带来的结果是成本高、合成过程不连续、产品有效成分Al13的含量低;现有的化学合成虽然可解决部分生产成本问题,但由于化学合成过程污染大, PAC的有效成分很低。因此,电源的设计与优化对电解合成PAC絮凝剂和大规模处理印染废水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印染废水的电混凝脱色方法。
本发明利用一种特殊电解设备来持续溶解电极,在处理槽内不断形成PAC絮凝剂,达到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的方法。本方法将电解设备与印染废水处理槽连接,以Al片为电解电极,控制一定的电压和电极电流密度,并调节印染废水部分水质指标,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形成的泥密实、易脱水、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印染废水的电混凝脱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电解槽设置等距离排列的6片Al电极,排列位置为1,2,3,4,5,6,并将1,3,5位置的Al电极连接于一端子A;2,4,6位置的Al电极连接于另一端子B;
2)、将周期换向脉冲电源通过电线与端子A、B连接;
3)、通过添加饱和食盐水控制印染废水电导率к为9-10mS/cm,并用蠕动泵向电解槽中不断注入印染废水;接通电源,调节电解槽电压4.0V以下,电极换向周期4s以下,电极电流密度100-200mA/cm2。
根据印染废水色度计算使其达到对应脱色率所需絮凝剂数量(实际是计算电解所得铝的量q),而后根据电流与电压由法拉第定律计算得到量为q的铝所需的电解时间t1(即电解液停留时间),调节蠕动泵流量Q1,若电解槽有效体积为V,使V/Q1=t1即可,一般控制停留时间为15-90min。
经过上述方法,从电解槽中流出的印染废水,沉淀后过滤,取上清液测定其色度,按电解过程能耗与物耗,可以计算印染废水的脱色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调节电解槽电压3.5-4V,电极换向周期2-4s,电流密度100-200mA/cm2。
周期换向脉冲电源的电压为0-30V、可调电流为0-10A。
步骤1)交叉排列电极正负极是为了充分利用电极双面,增大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
步骤2)是为了减少从电源输出到电极连接线间的电压损失,为提高电压效率及电流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20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营养化水体藻菌共生净化技术
- 下一篇:一种复合腔结构的自拉曼黄光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