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73247.0 申请日: 2014-06-18
公开(公告)号: CN105198143B 公开(公告)日: 2018-04-10
发明(设计)人: 张新妙;栾金义;平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2F9/10 分类号: C02F9/10
代理公司: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代理人: 符彦慈,董琪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废水 排放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纳滤:高浓废水进入纳滤单元进行纳滤过滤处理,去除高浓废水中的硬度等多价离子和部分有机物,得到纳滤产水和纳滤浓水,纳滤产水进入步骤(2)进行处理,纳滤浓水进入沉淀池并向其中加入盐类将钙离子沉淀下来得到钙渣,钙渣集中干化处置,沉淀池中的上清液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进行活性炭吸附,之后吸附后的产水返回到纳滤单元,和高浓废水混合进入纳滤单元进行循环处理;

(2)高效反渗透:纳滤产水进行调碱处理,之后进入高效反渗透单元进一步浓缩分离,得到高效反渗透产水和高效反渗透浓水;

(3)膜蒸馏:高效反渗透浓水进行调酸处理,之后进入膜蒸馏单元进行深度浓缩处理,得到膜蒸馏产水和膜蒸馏浓水;

(4)蒸发结晶:膜蒸馏浓水进入蒸发结晶单元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得到盐类晶体和蒸发结晶产水;

高浓废水的主要水质特征为:pH7~9,电导率10000~20000μs/cm,CODcr100~500mg/L,Na+2000~4000mg/L,Cl-2500~5000mg/L,总硬度(CaCO3)1500~3000mg/L,溶硅50~100mg/L;

步骤(1)中所述的活性炭为粉末活性炭或颗粒活性炭,其投加量需满足:活性炭:COD的质量比为2:1~10:1,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可作为燃料直接进行燃烧处理;

在步骤(1)的纳滤单元中,纳滤膜组件采用卷式膜组件,纳滤膜材料为聚酰胺或磺化聚醚砜;

步骤(2)高效反渗透单元的操作条件为:进料液侧废水pH9~11,进料液侧操作压力2~5MPa;

步骤(2)高效反渗透单元中,高效反渗透的膜组件形式为卷式膜组件,膜材料为聚酰胺;高效反渗透组件为一组,或多组串联,或多组并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效反渗透产水、膜蒸馏产水以及蒸发结晶产水均可回用于生产工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纳滤单元的操作条件为:进料液侧操作压力0.5~1M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盐类为硫酸钠或碳酸钠或两者的混合物,其投加量需满足:Ca2+:盐类的摩尔比为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废水经过纳滤单元处理,水回收率高于9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调碱处理是用氢氧化钠将纳滤产水的pH调节到9~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调碱处理的纳滤产水经过高效反渗透单元处理,水回收率高于7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调酸处理是用盐酸将高效反渗透浓水的pH调节到7~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膜蒸馏单元的操作条件为:进料液侧废水pH7~9,进料液侧废水温度65℃~85℃,进料液侧膜面流速0.6~1.2m/s,渗透液侧真空度-0.075~-0.095MPa。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膜蒸馏单元中,膜蒸馏组件的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或聚丙烯;膜孔径范围为0.15μm~0.2μ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蒸馏组件形式为中空纤维式或板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膜蒸馏形式为内压式真空膜蒸馏;膜蒸馏组件为一组,或多组串联,或多组并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调酸处理的高效反渗透浓水经过膜蒸馏单元处理,水回收率高于75%。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蒸发结晶单元采用现有市售蒸发结晶器,热源采用废蒸汽加热或电加热。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蒸馏浓水经过蒸发结晶单元处理,水回收率高于8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32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