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4352.6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8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豪;王祝彬;吴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0 | 分类号: | A23L33/10;A23L33/18;A23L33/125;A23L33/15;A61K38/17;A61P19/10;A61K31/7008;A61K31/737;A61K31/19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109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密度 保健食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领域,涉及一种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发生率居常见疾病的第七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有6000万~80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民预期寿命的增加,骨质疏松症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命健康,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胃酸分泌不足或胃酸缺乏,消化功能降低,纳骨的能力较差,营养的摄取降低,多有营养缺乏,致使钙、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而我国习惯膳食属低钙食谱,钙来源主要依靠谷类及蔬菜,老年人牙齿缺失较多,蔬菜、水果、瘦肉不易咀嚼,摄入量减少,呈现“负钙平衡”,反馈性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上升,致使骨钙溶解,血钙上升。血磷含量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老年人由于血磷降低,使钙磷的比值增大,导致成骨作用的降低。由于以上这些特征,老年人对钙质的吸收率较低,是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大量预防、改善或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保健食品或药物制剂,但是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征,普遍产品的吸收率不高或副作用较大,并且过多摄取的钙质由于不能被充分吸收可能与摄入的蔬菜等含草酸类物质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对人体危害较大。市场上的增强骨密度产品,一类是以直接补钙成分来强化人体对钙质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强骨密度的目的,吸收率普遍都较低,此类增强骨密度产品有相当部分都采用碳酸钙等需要消耗胃酸、水溶性差的钙质,不利于吸收,并且会使老年人胃酸更加缺乏。一类是补充钙或不补充钙,并通过调整内分泌而促进钙的吸收,此类增强骨密度产品采用雌激素、中药等药物成分,对于体质较差、容易发生内分泌紊乱的老年人并不合适,有一定的副作用。一类是补充钙质,同时补充吸收促进剂,此类增强骨密度产品在选择合适钙质和优化配方组成的前提下,吸收率较高,但是由于未针老年人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钙源和钙促进吸收剂,如很多增强骨密度产品采用碳酸钙等水溶性差、消耗胃酸的钙质;如采用维生素D作为钙吸收促进剂,由于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较长,而很多老年人代谢功能相对较差,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毒,同样弊大于利,容易发生副作用。因此,需要一种针对性强、吸收率高、无副作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增强骨密度产品。
酪蛋白磷酸肽(CPP),是以牛乳酪蛋白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制得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大量实验证明CPP能有效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中国专利(CN102178933A)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病的制剂,其中采用碳酸钙、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硫酸软骨素、酪蛋白磷酸肽、骨胶原、维生素D3等活性成分。中国专利(CN102133395A)公开了一种骨骼保健物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含碳酸钙、维生素D3、酪蛋白磷酸肽、硫酸软骨素、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骨胶原等活性成分用于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疼痛恢复骨功能提高免疫力,明显解决骨质疏松等症状。中国专利(CN101904866A)公开了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含有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碳酸钙、维生素D3及硫酸软骨素等活性成分。中国专利(CN101322551A)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骨密度和修复关节软骨的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含有硫酸软骨素、氨基葡萄糖和钙剂等活性成分。由此可见,酪蛋白磷酸肽(CPP)是常见的增加骨密度的活性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4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